加强党员积分管理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王小忠
[导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党员是党的细胞和主体,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在疾控系统内,应建立党员积分管理模式,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断深化管党治党实践。

        常州市金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  江苏 常州  213200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党员是党的细胞和主体,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在疾控系统内,应建立党员积分管理模式,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断深化管党治党实践。
        一、当前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有偏差
        部分党员,由于未能正确理解党员教育工作中的中心思想,认为针对党员的教育终究属于软性指标,进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以疾控中心工作为主,认为只需做好业务工作,而关于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则可有可无。与此同时,亦有部分党员认为,先行的党员教育理论,无论是教育的内容或形式都过于陈旧,难以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挥其作用。
        (二)教育管理不够立体
        首先,针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应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调整,但目前多为学习指导文件、组织党员观看学习录像等。其次,目前针对疾控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生硬执行多、实践反思少,即下级从未对上级所提要求的实际性进行过验证,而是采用“依葫芦画瓢”的方法,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契合度不高。第三,注重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促使基层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但少数党组织依然存在“雨过地皮湿”的情形,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缺失。
        (三)长效机制尚未健全
        一是调动党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未形成。没有充分的关心党员,未有效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正当权利,降低了党员积极性与政治热情。二是缺乏考核评价机制。未考核评价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可操作的考核标准用于检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员教育管理效果。
        二、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新形势下,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我们党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考验,对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实践中党员教育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改善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需要二者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要运用好这两把武器为我们所用,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和制度的优势,取长补短。一是始终围绕疾控工作发展抓好党建,选准工作切入点与着力点,发挥疾病防控的工作优势,在卫生应急领域突出表现,用科学方法制定与实施目标任务,加强对基层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党性修养。二是健全党内组织管理制度,以科学管理制度严肃党组织政治生活,让党员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思想觉悟。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组织与党员要进行有效积极的沟通,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良好的学习风气,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责任机制。
        (二)坚持创新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一要丰富教育内容,在对党员的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科学设置内容。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党组织为“圆心”,以服务联系为“半径”,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广场等开展健康教育,绘就疾控战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心圆”,促进中心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推动疾控事业发展。

二要创新教育方式,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探索符合党员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党员状况,根据各类群体特点和个体需求的实际,分类分层施教和个别指导。
        (三)坚持建立健全党员管理监督体系
        把权力监督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教育广大党员,对待本部门的监督要勇于、敢于监督,加强自身的监督,是对党、对人民、对国家有责任心的表现。要加强对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内部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并充分调动各级党员监督的积极性,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要加强群众监督,利用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为主的新闻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的批评监督渠道,通过群众之声,整合整个社会的监督力量,真正构建管住权力的制度笼子。
        三、探索以积分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坚持遵循“分类积分、量化考核、星级考评、奖优罚劣”的原则,实行以分类为基础,量化为依据,加分和扣分相结合,通过对一个周期内累计得分进行考评,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从党员管理薄弱环节入手,确定运行方式
        针对近年来个别党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党员服务意识不强、监督考核不严谨等问题,针对少数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少数党员中存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参与党组织活动热情不高,作用发挥、奖惩评价难等问题,在多方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主要根据疾控党员类型和工作特点,把握“专业和工作性质相近,人员流动性低,人员相对熟悉、稳定”的原则,以不同科室进行划分,由不同科室的党员组合为一个支部(小组),进而确定积分量化管理的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
        (二)以确保科学可操作性为基础,规范运行环节
        在党员积分评定过程中按照“申报—确认—审核—汇总—公示”五个步骤进行。党员积分采取四种渠道进行申报:党支部根据有关记录直接积分,并建立党员积分台账,定期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履行义务及服务群众等情况作详细记录;民主评议积分,年底民主评议合格率为积分参考依据;党组织评定积分,年底由支委会召开会议集体研究,结合党员的日常综合表现给予综合评定;贡献荣誉加分,根据党员在工作方面表现突出、为民服务模范带头及获得上级荣誉等予以加分。积分制管理明确专人负责,一季一考核,半年一汇总,年底一评议,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相互监督,阳光操作。
        (三)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保障,完善奖惩标准
        为保证党员积分制管理的实施,实行星级考评,通过直观的“星级数”体现积分应用,并作为考核奖惩、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对于推荐上报的优秀党员对象,规定年末积分必须达到相应星级。被评为“二星级”党员的,党组织书记要进行约谈,督促其提高;被评为“一星级”党员的,作为后进党员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未评得“星级”的,在民主评议时应评定为“不合格”等次,并作出相应组织处置。
        (四)以激发党员内在活力为目的,整合活动载体
        以积分量化党员考核,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大力激发党员内在活力,坚持引导基层党组织把积分制管理工作与疾控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将党员承诺制、党员固定学习日、党员志愿服务、创先争优等内容全部融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当中,使党员在不同岗位上开展的活动与党组织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统一进行量化积分,让党员一切贡献都归集在“积分”的高低上,把党员的自主服务与组织的工作安排有机结合,形成以党员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各类活动载体为平台,党员自觉服务群众为基础的党员管理新格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