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新常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杨成 丁敏
[导读] 本文探讨在“双高”建设计划指引下,在具体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机协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120
       
        【摘要】本文探讨在“双高”建设计划指引下,在具体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机协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双高建设;思政课程;协同研究
       
        一、“双高”建设综述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亦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1]。
        “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其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二、混合式教学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教育系统要积极利用云计算技术,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建设资源平台,促进高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的资源平台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
        混合式教学尊重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性知识,为教师增权赋能,同时形成了配套的信息化教学督查、教学竞赛、师资培训、慕课、 微课等资源建设制度与机制。精品课程、在线课程、仿真实训教学系统等往往自成体系,“云课堂”统一记录,获得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各种行为数据,可以使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掌握各类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困惑之处,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做、思”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使每位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教师主导的三方混编师资队伍确保教学内容源自真实项目,教学过程按照项目开发流程进行;教学资源借助智慧“云课堂”实现体系化;融合校企优势资源,打造教育教学平台、工程应用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



        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
        “双高”建设计划,明确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在此形势下,对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塑,研究探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构建课程体系,进行专业全课程“大思政”协同、全方位一体化育人的创新实践,这既是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的现实要求,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具体落实落细。
        高校思政课程肩负着传播思想政治观念的重则,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彰显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鲜明底色。而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补充,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旨在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育人成效,实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解决思政课程单一的教育形式,以多元化教学开展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进而实现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协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与构建有助于发挥高校教书育人模式。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育人模式,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 科学的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全体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 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有效引领课程思政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学生为本和贴近学生,深入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所需,立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成长需求,引领课程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潘燕老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指出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带来契机。该文从理论上做出了大量贡献,但缺乏双高建设计划的时代性和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创新性。
        四、结论
        “双高”建设计划,明确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即“双高”计划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课程体系的构建,全方位一体化育人创新实践。在具体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有机协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教育部2019-05-29.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党建专项课题立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研究》,课题编号:GZY2019DZ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