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结尾设计 让课堂清音有余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徐伟
[导读] 成功的语文课例千千万,但总脱离不了这样的公式:引人入胜的开头+环环相扣的中间+掷地有声的结尾,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觉得余味无穷,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不仅依靠教师的人格魅力,新颖独到的教学构思,结尾设计更是“点睛之笔”。

        平阳新纪元学校  浙江 温州  325401
       
        【摘要】成功的语文课例千千万,但总脱离不了这样的公式:引人入胜的开头+环环相扣的中间+掷地有声的结尾,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觉得余味无穷,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不仅依靠教师的人格魅力,新颖独到的教学构思,结尾设计更是“点睛之笔”。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教学上的摸索与思考,想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结尾设计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希望能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让语文课堂清音有余。
        【关键词】课堂结尾;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一、碧水东流至此回——内容总结归纳
        一堂课的教学犹如一个圆,导入是起点,结尾就是终点,而终点连接到起点,首尾圆合,浑然一体。课堂结束时,教师因以精准的语言提炼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学习方法,留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学习印象,加深知识的理解。还能找到回归整体,首尾呼应,以达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目的。
        (一)游戏式结尾,乐在其中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转换到小学,爱玩、爱动、喜新奇的稚嫩心性尚未完全褪去,在平常的教学设计中低年级孩子尤爱课中操,在课中动一动、唱一唱、跳一跳,仅缓解疲劳又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因此,笔者思考在课堂结尾时,也可以设计游戏式情境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等等形式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复现,并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总结式结尾,提升表达
        “整理”是一堂课得以有效巩固的好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时常提醒学生学会整理,但学生毕竟是孩子,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小部分学生并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因此,对刚结束的新课进行系统高效的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课堂结束时,教师可借助微课、师生对话、提炼提纲等方法进行整理。
        二、知识拓展延伸——能探风雅无穷意
        语文的课堂是无限的,不可将学生的学习范围限于一隅之地。当结束新课教学时,教师可根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使课文教学成为学习载体,促进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阅读、探索,如此,一节40分钟的课,学生所学所得就不至于40分钟,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视野。
        (一)拓展式结尾,提升认识
        课堂教学结尾采用拓展法对学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效果往往也是显著的。教学《小岛》一课接近结尾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将军发现菜地的时候声音是响亮的,激动的,慢慢地交流到将军的所思所想的时候,声音慢慢、慢慢地轻了,这是大家走到将军的心中了。紧接着请四位同学把《小岛》的故事说一说。



        原以为课堂就此戛然而止,但并没有,教师及时地补充了课外资料——《岛上战士的生活》从资料上一个个文字中,学生更体会到岛上战士生活的艰辛,战士对将军的敬爱,将军被战士所感动。此时,老师并不急于让学生发表感想,也没有结束课堂,而是又扔出一个拓展资料——视频:《走遍中国——岛上的菜园子》。由文字到声音影像,学生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抨击,对岛上战士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不少学生感动的热泪盈眶。接下来的练笔便是水到渠成,真情流露。
        (二)续编故事,激发兴趣
        孩子最先是通过听来认识世界。一出生听妈妈的声音,再后来听虫鸣鸟唱来认识世界,再后来是通过讲故事啦认识世界。因此,孩子对听、编故事情有独钟是与生俱来的。在整个小学阶段,故事性课文占了一大部分,尤其是低年级的课文。笔者思考,入世之泪的课文结尾都可以视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续编故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一举三得!
        三、便引诗情到碧霄——情感渗透升华
        语文,是一门集语言、表达、情感等为一体的课程,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民族精神的凝华。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文本对学生情感熏陶、激发表达欲望的作用。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一分钟》等让人激动澎湃的课文,可以加以音乐、语言进行渲染,创设一种豪迈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增强求知欲望。
        (一)歌曲结尾,升华情感
        动人的旋律总能波动人们的心弦,引起共鸣。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可以运用适当的视听作品调动学生的情绪思维,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思维碰撞,催生出对课文知识、情感的深层领悟、融合与升华。
        文中寓音乐之美。将适当的音频作品与课文进行完美融合,能架起学生与千里之外或千年之前的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使学生走进课文的情节,沉浸在情感氛围中,让学生的感悟得到升华。
        (二)首尾呼应,提高能力
        有些教师在揭题时,喜欢用质疑的方式导入课文教学,这种方式简捷明快,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课前问题总是悬而未决,难免挫败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感,得不偿失。因此,想此类教学设计,在课堂结尾时,可以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引课时的悬念,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这样学生不仅是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又使体会到了运用新知识成就感。
        综上所述,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应是这样构成的:引人入胜的开头+环环相扣的中间+掷地有声的结尾,高效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结尾,优化结尾设计,让课堂清音有余是我们所有老师追求的目标,是提升基本功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书峰.让课堂结尾与开场一样精彩[J].常州教育,2014年6月15.
        [2]钱加清.语文教学结尾的设计艺术[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