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一个拥抱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汪爱珍
[导读] 那天,一见面我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那天,一见面我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她是田田,11岁,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父亲回了南方老家,从此父女没有再见面。她一直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很忙,毕竟家里家外只有她一双手。
        在“停课不停学”的日子里,我特别关注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上直播课时,我经常点他们回答问题,关注他们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正确率,错误的地方是否订正……4月8日以后,一部分家长纷纷返回工作岗位,我对他们的关注度更高。有一天,我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完全雷同的作业,其中就有田田。跟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作了简单的沟通,原来她们也发现了这一不良现象。不行,必须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经过电话查访,我大致了解了情况:班上很多同学建了QQ群,他们时常在一起聊天、打游戏,有时上课只是挂在网上,私下里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心思不在学习上,相互转发作业就顺理成章了。我把这一情况迅速反馈给了田田的家长,但效果不明显,毕竟她的妈妈需要工作,不能全程陪同。于是,我决定去她家家访。
        那天是星期六,我吃完早饭,带上一袋水果和一包小姑娘喜欢的零食出发了。一路上,我的耳畔想起她妈妈曾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她要去找她的爸爸。”那是去年,田田在家跟妈妈发生冲突时说过的话。母女俩发生矛盾,连个劝和的人也没有;母亲上班去了,她一个人在家孤零零的……仔细想想,田田也是一个缺爱的孩子。来到她家,一见面,我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牵着她的手坐在了她的身边。她很不安,大概在学生的心里,老师家访等同于“老师告状”吧。她的不安我看在眼里,我没说什么,只打开“人人通空间”的“课后练习”,让她看看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其中就有她所在的QQ群里的两个女生。看了一会儿,她小声地说:“她们又没有交作业。”说完,她低下了头。


我想,她大致明白了我的意图,紧接着,我跟她讲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简直一点就通。这时,她的妈妈也告诉我一些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尤其是躺在床上听网课。我早就猜测一部分同学可能没有做听课笔记,经检查,在她这里得到了证实:除了后段时间我要求上传到“语文学习群”里的笔记,她前面的笔记几乎没有做。于是,我让她看课程。回放补齐笔记。转念一想,不妥,这样补笔记很困难,毕竟很慢,毕竟内容太多。于是,我又改变了主意。“我下午要去走亲戚,正好要路过这里,到时候你到楼下等我,你直接用我的书补齐笔记。但是我有一个要求:今明两天必须补完。”她慢慢地抬起头,并保证能完成任务。
        为了让她能更好地完成作业,我又打开“人人通空间”,当着她的面批改同学们的作业(优中差各选一个),让她了解老师批改作业的操作流程。她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说:“这个作业看不清楚。”“他错好多!”“这样改作业好麻烦!”我说:“是啊,这样改作业远没有在作业本上直观方便,可这不是特殊时期吗?这几个月,你们的作业我就是这样批改的。你说,老师这样辛苦,你们是不是应该认真完成作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将来买单。你说,你们是不是更应该认真学习?” 她连连点头,再也没有刚见面时的距离感。
        临走时,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眼里还噙满了泪水。我紧紧地搂着她,说:“在家要乖乖的,好好学习,要做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让妈妈工作时安心放心。还有,希望你喜欢我带给你的水果和小点心。里面有蓝莓哦,是别人给我的!”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把我抱得更紧了。
        在此后的日子里,她的变化非常明显。早晨,她很早就进入“课堂”朝读;上午,她积极上传听课笔记;下午,上直播课时,她不再是点到名字不应声,而是大声回答问题。她交作业也很积极,催交作业的名单里不再有她的名字,看微课时练习正确率几乎100%……她的转变,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真心地希望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多的人来陪伴她,呵护她,让她不再孤单,不再缺少爱。我真心地希望她的成长之路顺顺利利,铺满鲜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