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游戏的科学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覃素清
[导读] 游戏教学促进传统教学和游戏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其游戏性与教育性为教师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提供良好的途径。本文就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开展课堂游戏的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
        覃素清  香粉乡中心小学  广西 柳州  545320
       
        【摘要】游戏教学促进传统教学和游戏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其游戏性与教育性为教师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提供良好的途径。本文就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开展课堂游戏的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游戏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们学习与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创造,这就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通过游戏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快乐有效地学习,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这是其显著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可科学开展竞赛类课堂游戏活动,满足他们好胜的欲望,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1]。因为很多竞赛类游戏都需要多人协同才能完成,强调合作性,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答题,也可以是抽签答题、抢答等。但教师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基本原则,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游戏,让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推动游戏步骤。
        比如在小学数学课程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比赛。即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4~6人,在展示多道除法运算题目之后将其分配给每一个小组,大约20道,哪一个小组在规定时间里率先完成计算任务且正确率高,那一组就获胜,可以对失败方做出一定的惩罚,如扮演小动物或唱歌等。这样的课堂游戏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计算题目也不再枯燥乏味,并且利用游戏来测评有助于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在课堂上及时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会让他们承受太大的压力,能自觉积极进入课堂游戏情境,与老师和同学配合,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利用游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的任务以讲解新知识为主,教师在该过程中科学开展课堂游戏,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识,并乐于思考。即教师结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利用趣味游戏使学生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加深思考。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刚上课时精神状态较好,大约20分钟之后注意力开始分散,需要教师用游戏予以强烈刺激,使其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锻炼思维能力[2]。
        比如在轴对称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在课堂伊始开展拼图游戏,先引导学生将用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纸片拼成的“7”字纸片重新拼成轴对称图形,思考并探究有几种与要求相符的拼法。这一简单的游戏瞬间激起学生比拼的兴趣,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找到横、竖、斜这三种拼法。

接下来设置探究汇报和分享活动,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探究、质疑等,再总结轴对称图形的两个性质:第一,对称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第二,对称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两个性质,教师继续开展课堂游戏“击鼓传花”,以学生为点,将班内四大组学生分成两队,过道为对称轴,将花交给其中一名学生,鼓声响起来就传花,鼓声停下来时拿到花的学生(关键点)和他的对称点学生都要即刻站起来,突出关键点与对称点之间的垂直及等距离特性,思考如果鼓声停止时花到了老师手上,此时谁是对称点。如此一来,教师将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融入数学课堂游戏,让学生寻找答案,并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三、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所以除了开展常规的课堂游戏,小学数学教师还可借助先进教育技术提升课堂游戏的科学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3]。尤其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包括学习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如果教师在开展课堂游戏时不加以创新,就容易让学生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效率,创新游戏形式势在必行。
        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科学开展课堂游戏。很多数学知识都较为抽象,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却以形象思维为主,只依赖其自身的想象和思考是难以理解的,影响课堂效率。此时可借助多媒体的图片或视频等开展课堂游戏,为学生直观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体现知识的可理解性,同时吸引小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解抽象的立体图形知识时,部分小学生对正方体、正方体等缺乏想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三维图形,让学生对抽象内容留下直观印象。在该过程中,教师可科学制造声光背景,形成多媒体游戏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可将一些益智类游戏或数学学习程序引进课堂,因为小学生周围少不了电子产品的影子,不可能完全阻止其使用,关键在于提供科学的引导,把游戏变成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由权威机构设计的一些数学小游戏或学习程序,指导学生有节制地玩,成为学习数学的辅助,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开展课堂游戏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需要,作为教师应科学设计、科学安排课堂游戏的种类、形式和手段等,利用游戏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确保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魏茂开.寓教于乐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J].华夏教师,2018(07):53-54.
        [2]张保云.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03):53.
        [3]周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