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欧修莉
[导读]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专业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各类教学任务,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更好地促进专业课程的教学。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0020
       
        【摘要】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专业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各类教学任务,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更好地促进专业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任务型模式;专业课程;核心素养提升
       
        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课程。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各项技能,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完全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需要专业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传统的教学课堂,通常都是老师单一讲解或者答疑,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在专业课程中,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阐释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作用。要求教学布置合理可行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或者小组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合理利用学习资料,通过任务的布置、实施、完成、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解决核心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核心知识,获得专业技能。
        在安排任务型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合理制定教学任务,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以核心课程重难点内容为任务导向;其次,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必须难度适中,过于简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过于复杂,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突出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教师是整个任务的主导者,必要时给予学生帮助,鼓励学生认真完成项目。
        二、高职院校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应用
        (一)任务设计是教学模式运用的前提
        要合理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的设计是关键。目前,大部分课堂都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多一线教师因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很少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核心课程的教学主旨,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设计出相关任务和项目。首先,教师要转变思维,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课堂思维的转变,只有转变了思维,才能有效地设计出相关任务。在设计任务或者项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的项目必须合理,能够有效实施。如果班级水平较高,则可以设计实训模拟项目,班级水平较低,则可以设计小组展示项目,通过团队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


在专业课程中实施各类型项目活动时,教师必须遵循任务型项目的设计原则,同时结合课程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根基,鼓励项目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使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及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核心课程中的实施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实证研究运用,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计不同的任务:实训模拟项目,角色扮演活动,小组竞赛等小组活动,使学生掌握核心课程的重难点内容,领悟核心知识点。通过实训情景模拟项目的设计及运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真实职业场景,更容易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增强服务意识,掌握相关服务相关规范,进而提升整体素质和能力。
        小组活动或者课堂小组展示活动,可以让学生借助现代化教学资源,网络学习资源,收集资源,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分小组展示,一是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二是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核心课程中的效果反馈
        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是教学开展的前期成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践教学效果,可以合理修改任务和各类项目。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好总结。在任务前期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学生对任务的认可度,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困难,课堂反馈效果等各类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结合课程考核,能够分析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够不断改进项目或任务的设计,利于后期的项目实施。
        从实践上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增加砝码。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核心课程,根据不同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设计出合理的任务型项目,一方面,老师能够主导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学生有参与的热情,能够在规定时间段完成任务。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后续项目的开展。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如何让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是一种新的挑战。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层次,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设计符合相关项目,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好各类核心课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宇欣.浅谈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现代交际[J],2018(23):189-190.
        [2].张晓梅.基于任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软件工程[J],2020(6):52-54.
       
        【作者简介】欧修莉(1983),女,中共党员,重庆人,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空中乘务教学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