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贾嵩
[导读]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生活元素,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但能够拉近数学和学生的联系,还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必须要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中心小学  广西 柳州  545320
       
        【摘要】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生活元素,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但能够拉近数学和学生的联系,还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必须要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元素灵活引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来,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予以运用,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紧紧抓住教材,局限在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和课后习题,由于数学中的很多公式定理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不能够深入理解,如果教师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分隔开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难以有效提升。所以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情境,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说教学乘除法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对计算原理没有理解,为了帮助他们掌握这部分知识,于是可以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在种地时,如果每排种10颗土豆,一共种了8排,请计算需要多少土豆苗?学生结合自己的农村生活经验,都能够很快的说出答案。生活中的经验让运算原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借助于生活化的情境不但可以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引导他们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学习中来[1]。
        二、课堂提问与实际生活结合
        数学教师要让小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掌握知识,对此应当将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科学灵活的设计问题,组织开展各种课堂提问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习,另外数学教师还需要整理搜集相关生活素材,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比如说涉及到问题解决相关知识点时,可要求学生测量和计算从学校到自己家的时间与距离,再结合学生的记录结果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从学校到家约为500米,A同学需要花费5分钟的时间,请问A同学每分钟平均能走多少米?利用生活化的提问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在学生思考的同时应当强调公式: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公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定理变得更加简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合作讨论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合作和讨论是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很好的策略,在合作与讨论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比例相关的知识内容后,根据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组织进行了合作讨论活动,设计了如下情境:为庆祝今年丰富,村长组织开展晚会活动,晚会要求采购一批鼓掌器以及荧光棒,现在请各位同学帮助村长制定一个科学的采购方案。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首先明确村长需要采购多少鼓掌器,如果需要200个鼓掌器,可给4个村民小组进行分配,各个小组分配50个鼓掌器,但各个村民小组的人数存在差异性,怎样才能够平均分配呢?学生在交流讨论之后应用刚刚学习的比例相关知识,得出应当统计村里总人数以及各个村民小组的人数,随后计算各自的比例,得到村民小组占总人口的比例后,用鼓掌器总数乘以比例即能够得知各个村民小组分配的数量,这样以来可以有效节省时间,也能够得到最佳的分配方法。采取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都愿意参与到合作与讨论中来,另外还深化了他们对知识内容的巩固与理解[2]。
        四、课后作业引入生活化元素
        农村小学生接触外部事物的机会不是很多,因此借助于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课后作业中可以有效拓展其视野。如教学了直线、射线与线段这部分知识内容后,给学生设计的作业是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例子。第二天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我们能够看到有马路上的人行横道代表了线段、手电筒发出的光代表着射线、一望无尽的火车铁轨代表了直线。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时他们也能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非常多充满趣味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元素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他们有效的巩固与复习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也有助于拓展其视野。又比如说,教学加减运算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计算家中的水电费等各项生活化,在学生计算时不但能够促进其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认识到父母赚钱的艰辛,培养其节约意识。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必须要始终坚持以数学学习的特征着手,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引导学生灵活利用知识来思考实际问题,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不断深化他们的数学学习体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苏斌.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再造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10):81+86.
        [2]周玉兰.浅析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小学教学研究,2020(03):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