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一则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林振伟
[导读]

        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山东 东营  257400
        课堂实录:
        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一)说说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①师: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生:黑板是长方体。
        教室里的音箱是长方体。
        (学生指着教室前面桌子上圆柱形的杯子)这个杯子是圆柱。
        我家的冰箱是长方体。……
        ②让学生从桌面上的各种立体图形中找出喜欢的物体。
        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找的是圆柱。
        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生:我找的是三角体(一个学生拿出三棱柱)。
        师:这个呀不叫三角体,这叫“三棱柱”。(让学生跟读名称)
        (二)摸物体的面,感觉面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请学生摸物体的面,把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二、感受“面”从“体”得
        (一)认识长方形
        ①从长方体上认识长方形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 但是谁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个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形(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回答)。
        师:真棒,这么多人都知道。 那现在 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
        ②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学生动手找)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
        生:我在盒子里找到了一张纸,把纸折起来是一个长方形。
        生:我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边指边说)。
        ③摸一摸找到的长方形
        (二)认识其他图形
        ①找面
        师:刚才大家都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师:咦,找到正方形?你能把你手里的长方体拿起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装出很奇怪的样子)三棱柱上有长方形吗?在哪呢?
        生:有,在这里。


(边摸边说)
        师:太棒了,连三棱柱上的长方形都能找出来。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评析:以上环节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扶”的部分里,由于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也已经知道它们长的是什么样,因此我直接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上“剥落”下来,这样既直观又让人印象深刻。然后让学生找和摸长方形,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的感觉。在“放”的部分里,安排了“找”和“说”两个内容。)
        ②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并揭题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咱们一起来读读看这些图形的名称。(生读)大家比比看今天认识的图形和昨天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体长长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圆柱鼓鼓的,圆扁扁的。
        生:正方体有六个面,正方形只有一个面。
        生:……
        师进行小结并揭题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会用“体”描“形”
        (一)画各种形状
        师: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不会画的可以看书第34页。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分类
        师:请各小组从自己的作品里选两个最漂亮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自己可要想好了要贴到哪里。(学生在贴的过程中有几个小朋友把圆贴到三角形的后面,或把长方形贴到正方形的后面。)
        让其他学生评价,他们贴的对吗?(由学生上黑板进行改动)
        四、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找一找
        师:谁能说说咱们身边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大家可以出座位在教室里找,也可以说说家里、路上所看到的。
        师:谁起来对大家说说?
        生:……
        (评析:这样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更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二)拼一拼
        小组合作,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回家找找看,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今天学过的这些图形的样子的,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评析: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这里教师留了一个让学生与父母交流的空间,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去体会平面图形的特性,也让父母参与了孩子的学习活动,可谓一举两得。)
        课后反思及分析:教材把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并且教材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