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细节培养良好品行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倪小英
[导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但当前许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品行。作为老师,除了教会孩子学习,更应教会孩子做人。孩子的品格养成,应关注细节,从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涵养。

                
        新津华润小学北区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但当前许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品行。作为老师,除了教会孩子学习,更应教会孩子做人。孩子的品格养成,应关注细节,从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涵养。
        【关键词】细节;教育契机;树立典型;团队意识;言传身教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习惯。”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但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已是第二代,由于家中孩子少,养育者又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孩子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面对这种现状,作为老师,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细节处入手。
        一、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
        班级管理琐碎而又繁杂。在日常生活中,如若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问题,必须既是抓住教育的契机,解决问题,引导孩子走向正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需要技术、知识的同时,更渴望德才兼备、诚实守信的人才。当今社会中,许多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留其与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责任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了他们诚实守信的意识。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淘淘。有一次班上的同学小曾带了两块钱到学校,下了第二节课,班长过来告诉我同学的钱丢了。我心想:全班有这么多同学,该怎么查?钱虽不多,但关乎品行,绝不能坐视不理!思来想去,我决定用“敲山震虎”这一招。上课了我来到教室,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新课,上一节班会课。这堂班会课的主题叫“诚实是金”。班上的同学都很茫然,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为了调节气氛,我一开场就给同学们讲了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我让同学们听完故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大部分的同学都举手回答。这时我发现淘淘正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心中有点疑惑,我点到了他:“请淘淘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他站了起来,说道:“爸爸、妈妈讲信用真好。”我表扬了他,并请他坐下。谈完感受,我又给大家讲了《狼来了的故事》,让他们理解到撒谎的了孩子没有人相信,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我见我的目的达到了,便开始询问今天同学丢钱的事,所有同学都在叽叽喳喳的讨论,查找“作案者”。只有他一个人埋着头,不说话,我大概猜到了。“好,请大家安静一下,我想这个同学肯定不是故意的,请课后到办公室来找我,好吗?”我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在我们目光交汇时,他埋下了头。下午第二节课后,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低头不语,我就这么看着他,等待着他开口“老…老师,我……”。我语气温和地问:“怎么啦?有什么事吗?”“没…没有,小曾同学的两块钱是我拿的。”说完,他的脸刷地一下红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也没有给他讲道理,我装作惊讶地说:“你拿了小曾的钱,为什么呢?”“我……,爸爸妈妈没在家,经常上晚班,我今天没有买书壳,怕你骂我,所以……”我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后并提出了希望。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二、在班级中树典型、养品质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能更好的升华自身的品格。可是现在多数家长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成绩好的孩子一起玩,不准跟成绩差的孩子玩。虽然我花了很多功夫向孩子们灌输乐于助人的教育思想,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成绩好的同学瞧不起那些成绩差的同学。有一天,我课间巡班,巡到了自己班,发现了小华同学正在跟一个成绩特别差的同学讲题,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是小华同学主动去帮助他的。

下来我问了小华,“你为什么要主动去跟他讲呢?”小华同学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是说要主动去帮助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吗?”当时我听到这话,心里真的是触动很大,课堂上我大肆地表扬了她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从那以后,小华同学只要见到谁有困难,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他成绩好,品行好,在同学中本身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如今加上我的大肆表扬,许多同学都把他当作了榜样,渐渐的班上就形成了乐于助人的好风气。
        三、在集体活动中培养正确的团队意识
        一个好的班级最重要的是团结,这也是我从教以来,带的每一届学生都有的品质。记得那是一次秋季运动会,运动会的比赛刚刚开始,操场上就沸腾了起来。你看,夹球跳区域,我们班学生兴奋不已地在那里拼命叫喊,欢呼声和加油声此起彼伏,就像一场“班级大战”一样。
        到了关键的拔河比赛,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在绑紧鞋带,有的在活动筋骨,有的一直盯着对方的大个子选手,似乎要跟他一比高低。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部分同学一边挥着手臂,一边扯着嗓子大喊:“三(一)班加油,三(一)班必胜!”听到场下同学的加油助威声,我们班的二十个选手走了憋足了劲,双脚牢牢地踩在地上,身子向后倾,双方都不甘示弱,我和同学们的心都吊在了嗓子眼了。第一局比赛结束了,是我们赢了。原因是我们的替补也上去加入了比赛。我能理解他们想要赢的想法,但告诉他们需要遵守规则。后两局我班的替补不再偷偷上去了,我班的比赛输了。但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在事后教育中也让他们明白:要采取正确的,符合规则的方式为班级争光,否则就是在抹黑。适当的团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将“团队”这个词语理解地更为深刻,也更有情境式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并将之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四、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干净整洁的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勤奋上进和精神面貌。培养孩子从小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和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也是优良人格形成的要素。在班级中,孩子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表现,也有利于整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
        但总有些孩子因为家长的娇生惯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包干替代,养成了不爱收拾的坏习惯。如书本角卷起、试卷随意的放在某本书中、要用时找不到、笔墨水弄得到处都是等等。为了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我从一开始就让班上爱干净的同学早上先检查个人卫生。中午派专人检查书本的摆放情况。要求家长统一为孩子配备试卷袋。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专门教孩子们如何分门别类地整理自己的试卷。同时,作为老师,我特别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榜样作用。我所教的班级,我一定把它布置得干净整洁,温馨又漂亮:如窗台上摆几盆花草;精心设计黑板报的版面;用废旧盒子把粉笔、黑板擦等教学用具收放整齐;保持讲台的干净整洁;教室卫生虽说是孩子们自己做,但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等他们离开后,一定会亲自把卫生死角弄干净。我相信,这样的环境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好心情,也会从细节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五、加强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品德教育活动
        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长与班主任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同评价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价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由教师负责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评教风学风,让家长谈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和学校联合教育的“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生品德教育合力。
        孩子的心田是神奇的土地,播种了思考,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作为老师,关注孩子的良好品行的培养,多从细节处找到教育的契机,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聪龙.浅谈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J].新校园(中旬刊),2015(2):27.
        [2]赵建坤.浅谈如何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J].赤子,2016(2):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