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赵琴
[导读]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小学生的计算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一是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其二是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根据几年教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以下几种做法。
        泸西县午街铺镇山林小学  云南 红河  652401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小学生的计算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一是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其二是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根据几年教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在计算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让学生对计算充满兴趣,再让学生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内容上,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学、乐于做了。
        (一)生动的情境改变枯燥的计算
        一提到计算,学生马上会与枯燥联系起来:简单的符号,枯燥的运算。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算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童话故事、动画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多彩的活动丰富枯燥的计算
        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比如:课堂上让学生抢答、开小火车、闯关等游戏,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
        (三)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数学家的故事,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点燃了,从而为应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之心动,继而行动。
        二、加强口算训练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在数学课教学前,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通过这种紧张而有序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一些口算能力较低的学生,我会让他们在课后通过口算训练本来练习,相信只要能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三、按照法则进行计算
        首先在解题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先审题,观察一下题目的特点,看看是几步运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其次,一定要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注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时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不盲目“简算”;最后,还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
        四、要养成验算习惯
        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提倡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负责的精神,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验算,争取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提高,甚至正确率能达到100%;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同样也可以降低计算的错误率。所以,保持和发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教师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五、坚持积少成多
        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可以安排学生“天天练”,每天练10题计算题,既能轻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六、重视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同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班级中的不少学困生往往是教师没有及时发现他们知识技能上出现的细小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等到问题越积越多,教师想消除就十分困难了。我认为:在教学新课时,有时可以运用以前教学获取的反馈信息,估计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作好防范,多指导、多强调,尽量减少问题的出现,同时我还认为改错也是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出示一些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去分析错在那里,如果我们能多做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会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感知上的理解,少犯类似错误;对学困生我们要经常指名板演,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要加强课间巡视,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最后,还要注意做好练习后的讲评,通过多交流、多反馈,集思广益。
        七、不求速度
        计算做到又对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必须知道计算正确是最基本的前提,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正确率作基础的高速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相比较而言,宁愿计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证计算正确,切实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做“直接写得数”这类题时,对那些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我是要求他们一定要去打草稿,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计算这部分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等,学生只要理解的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口算等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问题。平时批改数学作业,我会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计算错误率比较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
        当然,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还会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自身身体不适及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等等。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抓学生计算前首先应该分析清楚每个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在教学中应该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计算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