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孟姜女》演唱处理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张琪
[导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艺术歌曲作为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声乐期间,我接触过诸多作品,也跟其作者感受过作品中不同的欣喜与感伤,而《孟姜女》一曲,不仅凄美的爱情故事屡屡流传,曲风和曲调也让我极为喜爱。王志信又将其进行进一步的改编,让整曲充实而饱满,歌词凄惨而曲调却很紧凑,有起有伏,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我国民族声乐魅力。
        齐河县大黄乡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  251100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艺术歌曲作为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声乐期间,我接触过诸多作品,也跟其作者感受过作品中不同的欣喜与感伤,而《孟姜女》一曲,不仅凄美的爱情故事屡屡流传,曲风和曲调也让我极为喜爱。王志信又将其进行进一步的改编,让整曲充实而饱满,歌词凄惨而曲调却很紧凑,有起有伏,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我国民族声乐魅力。
        一、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一)春
        第一段落基本是民歌调,叙述了孟姜女夫妻分离的情景。此段演唱时要求演唱者不要过于追求忧、伤的表现处理,而偏离了哀、怨的感情主线,这样既不符合人物形象塑造的要求,也违背了音乐表现情感的主旨。”演唱第一句时,利用前奏调整好情绪和气息,前三个字“正月里”要把气息沉下去,吐字清晰平稳,用讲话的语气自然的吐出,给正曲开个好头。“里”字较婉转,要抓住重心,自然甩出不要唱散。“是新春”中的“是”字,音乐跨度略大,要运用头腔把字唱通,否则气息很容易上浮。唱到这时,才可以换气,再进行一句,“家家啊那个户户,喜盈盈”音调起伏不大,“家”字和“户”字,分别要用a和u来替代,使得声音圆润而饱满。最后一个“户”字谱面上有一个停顿,不要偷气,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让曲调婉转耐人寻味,注意演唱时装饰音的衔接带有羡慕的失落。从谱例上看,曲作者在多处运用了16分音符、装饰音和连音线来表达主人公的心情,所以在演唱时应用稍暗的音色,中速委婉,如行云流水般的对孟姜女此时的表现加以修饰。此段钢琴伴奏,特别是左手很有特色地在低音区的八度和高音区的和弦交叉奏鸣,使整个乐段曲调柔和深情,含而不露,深刻动人,把孟姜女独在闺中思念丈夫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衬托出来。
        (二)夏
       
        民歌《孟姜女》的第二个段落,是原民歌的加工发展,极力表现孟姜女盼望与丈夫相见的心情,与第一段曲调相象,“夏夜里银河飞流星”中的“夏”字,用a字母归韵,在a的字头上带出“夜”这个字,词句中的“飞”字归韵到韵母上,要饱满,否则容易唱扁,不统一。“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词句中,“望长空”其曲调流动渐慢,唱词极尽怨诉与伤悲,“泪眼雾蒙蒙”一种凄凉的盼切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后句中“与”字音调上扬,此字重音,小腹推进,给与气息,注意咬字,以u来归韵,使得字与字之间腔体的衔接,易与统一。
       
        (三)秋
        此段经过间奏由大调转为同主音小调,音乐色彩更加空旷、悠远、旋律起伏跌岩、如泣如诉,于凄凉悲苦的歌声中注入了更为深切的真情。

此段的演唱应在前两段哀怨、悲切的情感中注入游丝般深情的苦涩,把主人公抑郁、悲苦中蕴藏的更加炽热、真挚的感情波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九月里来九重阳”此句中的“九”字要吐字清晰,气息抓住,此句演唱是气息要流动。“菊花煮酒空相望”中的“菊”有一停顿,声音要快而短,做到声断气不断。此时孟姜女看到“ 落叶飘, 感到“秋风凉” , 决定“ 给亲人做衣裳” ,“裳 ”的拖排更体现出了孟姜女绵长的思念,归到a母音,让声音立起来。把相思密密地缝进棉衣中。
        (四)冬
        曲子的第四段,也就是民歌《孟姜女》的高潮所在转瞬之间, 音乐陡转直下, 突然风雪大作, 在密集的旋律下行和颇音中营造了一个悲凉的气氛,为孟姜女后面悲惨感情的进发作了铺垫。“过年关”共16 拍,单一个“过”字就占满了8 拍, 为了突出这一段孟姜女寻夫的急切心情,当唱“年关过”时,“过”字的处理应该是由强——渐弱——弱——渐强——强的过程。在技巧上, 气息可以随着音高的逐渐上动, 气息点下移; 气息点越下移, 声音就越饱满, 振动幅度也就越大, 这样也更突出了作品的意境。在演唱这一段时, 随着戏曲中常用的紧拉慢唱的节奏, 想像着孟姜女千里寻夫, 从秋高气爽的秋走到大雪纷飞的寒冬, 已经是衣衫槛楼, 披头散发, 实指望能够见到自己的亲人, 可是却“不知丈夫在哪里” ,这时要用哭声夸张地表现孟姜女悲绝的心情。当孟姜女看到只是“ 白骨满青山” , 于是发出声声血泪声声唤, 天也昏来地也暗的哀号时声音力度要渐加强, 速度要逐渐加快, 为下面哭倒长城” 作一个感情的铺垫。
        (五)结束部
        结束段也为全曲最难的部分,音位很高,对歌者的要求自然就很高,在演唱时,要注重咬字部分,着重咬字的力度。“尾句“哭倒长城啊八百里”中的“哭”与“八”字,既是强拍、强位置,又有强音记号,还用附点处理,所以一定要在气息支托下,运用字母归韵的方法来唱,字字都要统一到声道中。在最后一个音“山”字的5 音前加前倚音,加强并渲染悲愤激怒的气氛,整个乐曲起伏跌宕,曲折回转,强弱、轻重、快慢、高低、收放对比鲜明。
        二、总结
        孟姜女的故事和音乐,它体现了历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新时期新民歌,在体裁上有所变化,是在借助原有民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使得人们对民歌有一个全新的感受。如何将艺术歌曲《孟姜女》演唱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的演唱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方法,总之,艺术歌曲的传承和发扬,还需我们后人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华,《浅析孟姜女的演唱风格》[J].文学与艺术,2010(02).
        [2]余俊,王志信《孟姜女》赏析 [J].飞天,2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