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胡荷琼
[导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一番探讨。

        平阳县平阳新纪元学校  浙江 温州325401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一、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并不是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一种“旧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经常经历一些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数学知识就是对他们这种经验的升
        华与总结,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现实的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构建起自己的数学体系。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已有知识的不足,并对新知识产生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感受数学,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渗透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比一比》时,教师可以在出示课题后,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跟别人比较过什么,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如跟别人比高矮、比谁拿到的糖多、比两个水果的大小等),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认识事物的过程。这样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便会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从而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哪些地方运用了四边形易变形的特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让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理解得更深刻、运用得更熟练。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曾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因此,教学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学习迁移到社会课堂上。


例如,在教学了《认识元、角、分》以后,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我是小小营业员”的活动:在教学了《认识图形》的知识后,我在班里组织开展了“我眼中有图形”的活动;在教学了《11~20各数的认识》后,开展了“数字的应用”活动;在教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开展了“生活中的面积计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多指导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切实运用到实践中。
        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活动等多方面的生活体验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并要求他们把这些经历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有的学生写道:“我和爸爸去买一个转笔刀,那个阿姨说要25元,我们跟她讲价只付了18元,便宜了7元。45—38=7。”又如“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去钓鱼,我一边看一边数,
        数到爸爸钓了4条鱼,叔叔钓了6条鱼,我算了一下,叔叔比爸爸多了2条。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还有很多学生不忘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将买菜、做饭、分水果零食这些家庭琐事与数学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数学应用意识。当然,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不光是为了解数学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现状、合理安排、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
        一定要把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教学难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又应服务于生活。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培养新一代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应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当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
        中去学习数学,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晓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
        [2]徐晓燕.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2014(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