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策略漫谈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丁佳媚
[导读] 视听练耳作为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将音乐基本理论音乐审美、基本技术技能与视唱练耳教学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示范性,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与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台州市黄岩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 台州  318020
       
        【摘要】视听练耳作为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将音乐基本理论音乐审美、基本技术技能与视唱练耳教学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示范性,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与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视听练耳教学;创新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于课程的安排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由于视唱练耳教学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考虑不周。中职院校中,为了能够给其他专业课程让路,教师在设置课程表时会将视唱练耳课程与乐理课安排在一起[1]。在课堂上过度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对乐理视唱练耳的练习,使得学生还没来得及消化所学的课程知识就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长期的知识积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虽然中职学院在改革的道路上,但是学前教育的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仍然还是采用的大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到位,很难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单一的讲解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只注重对课程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掌握知识,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视唱练耳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把握音高与节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是要求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推敲、练习与思考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反复练习模仿的形式进行教学,形式单一且枯燥无味,使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音乐听觉训练过于机械、直观,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提升视唱练耳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视听练耳课程是一门基础的一门音乐素养课程,它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书面笔记与强化记忆来完成的,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合理安排深刻时间与上课周期[2]。对于音高与节奏强化,是需要学生用大量时间通过对比与训练来感知的。因此,应该规定每周三次的课程安排,且间隔时间最好长一些,便于学生能够连续、循环的加强记忆,促进视听练耳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增强创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模式,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思维与拓展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全面系统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还要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有效应用。在培养学生视听练耳能力时,从各个方面进行训练,加强对音准与节奏的训练,可以从引导学生注重音乐的音高、强弱以及节奏节拍到运用乐曲中的表情符号、音乐术语和句法应用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与训练[3]。在训练的过程中,借助于准确的发声方式,让学生在视唱过程中自我感知,自主运用听觉和内心深处的想法对音准与节奏进行检查与调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响应,与时俱进的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视听练耳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使音乐课堂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方案,为视听练耳课堂增添活跃感,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良好音乐课堂氛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有效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平台软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此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以提问题的方式进行互动,让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讷讷够打开思维逻辑,调动学生对视听练耳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优化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师在进行视听练耳课程讲解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选用哪种教学方法。传统的练耳教学中所采用的唱名法为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但是教师在具体实践讲课时仍然不知道用哪一种方法效果最佳,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含糊不清。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唱名体系都具有其优势性,都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达成教学目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将两种唱名法合二为一,再加以创新应用,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中,运用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并用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首调和固定唱名法科学系统的理解与掌握,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于自己的唱名法,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将合适自身的唱名法加以熟练运用。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视听练耳教学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改革的机遇,秉承以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视听练耳教学活动摸,积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为促进视听练耳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学生良好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晋.高职院校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研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开展为例[J].戏剧之家,2020(09):152-153.
        [2]周美玉.音乐课程标准下学前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现状及教学建议[J].科教导刊(下旬),2020(02):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