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黄强
[导读] 普通高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如何有效激励后进生学习发展格外重要。本篇文章从如何激发普通高中后进生的学习动力入手,着眼于学生本身、教师辅助以及外部激励角度,解析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及行动方法。

        恒杰中俄双语学校 安徽 芜湖 241200
       
        【摘要】普通高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如何有效激励后进生学习发展格外重要。本篇文章从如何激发普通高中后进生的学习动力入手,着眼于学生本身、教师辅助以及外部激励角度,解析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及行动方法。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后进生;学习动力
       
        普通高中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之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大多由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以及比较压力的产生。班主任应该研究诱因,针对此问题建立健全班级激励机制,对待普通高中后进生进行灵活、有弹性、人性化的管理,正确引导他们的前进方向,使其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一、研究意义
        当今高中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独立意识较强,更加渴望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同时,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评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及时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正确的教育引导不及时,他们就极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对自我发展失去信心。与后进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交流是后进生自我成长、发展的需要。班级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也有赖于每一位学生的均衡发展。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激发出后进生的学习信念,创造优渥环境及条件,让后进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培养后进生健全心理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对于后进生学习动力的提升及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皆有显著效果[1]。
        二、具体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学生树立明确目标
        后进生意指学习成绩和思想素质较之传统要求存在一定距离的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积极,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突破困难,只愿意随波逐流。之所以造成后进生不思进取这一看法,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待学习秉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的心理大于积极争取。直接推动后进生进一步发展的内部动力,应该是找到自己学习的动机。由于欠缺学习动力而产生厌学心理,是许多后进生不思进取的直接原因。后进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使得学生在辛苦求学的过程中,极易因客观疲惫而丢失主观精神信仰,学习动力的欠缺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念和学习兴趣的例子不胜枚举。
        高校及高校教师可对此问题选择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对个人适合类型工作,个人兴趣工作,个人理想当中的工作类型等进行剖析,通过相关专家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到树立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明晰自己的奋斗方向,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高校教师也可阶段性组织学生对个人理想大学进行资料查询,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努力与理想大学之间的差距,使其在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中,自信成长。



        (二)教师坚持情感激励
        有学者从情感角度提出情感动力论这一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只有激发了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智力教育才是有效用的教育。很多教学目标实现与否,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普通高中后进生由于缺少来自父母、教师的夸赞和欣赏。
        实践中教师应对后进生进行情感激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进一步改进、改变个人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个人知识面的厚度和宽度都具有差异性。老师不应该只是着重表扬基础好,天赋高,开朗外向愿意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同学。全面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比如:在课堂上老师主动提问,内向腼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回答问题后,不论对错,善于捕捉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进行采纳和认同,及时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积极鼓励其参与课堂讨论,勇敢举手提问。作为教师,课后也应该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主动关心和交流。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与后进生约谈,从发展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放大其的长处和优点,让其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明确自身的发展潜力,提高自信心,明晰每一点进步亦或是退步,同样有人关注[2]。
        (三)奖惩措施运用得当
        老师应该借助一系列奖惩措施,积极推动所有学生参与其中,鼓励他们在为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控,并渲染出班级一心向学的学习气氛。老师可以组织师生结对或者生生结对的方式,任命课任教师为小组指导教师,以组内成员学期考试成绩为评优标准;或是转换身份,安排成绩优异的同学当老师,与后进生一起互帮互助。同样以学期考试成绩作为评优标准。还可以安排挑战书,应战书等形式,使帮扶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关系,增添学习竞争的趣味性,化压力为动力。随着同学的进步可以改变对战模式,允许不同队伍间的徒弟联手挑战老师。让学生体会到共同进步的快乐,同时也能使班级气氛更加团结,激发普通高中后进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老师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耐心的去陪着后进生做出改变和进步,用爱和温暖去感化他们的心。了解后进生的真实心理状况后,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减轻他们的内心负担并提升自身的信心和信念,帮助后进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之进行情感上的鼓励与支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发功.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20(15):284+286.
        [2]王飞江.高三后进生学习动力缺失的成因及提升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74):11-12.
       
        【作者简介】黄强(1985.4),男,安徽芜湖人,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