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张晓红
[导读]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学科,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分析如何通过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印江县沙子坡镇韩家坪小学  贵州 铜仁  555200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学科,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分析如何通过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理念和态度,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
        一、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未知的外部世界对他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而小学科学课,正是对自然科学的普及性教学,小学科学课本身,就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二者间的这一联系,通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的游戏化设计,让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好动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教师可通过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的方法,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游戏化,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知识;这样既够让学生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又可以通过知识内容与游戏的融合,让学生产生对科学课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主动去探索科学知识、激发起他们的未知欲[2]。
        其次,通过科学课课堂教学的情境化,让学生对科学课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联有切身的感受,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于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认知外部世界,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科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感受到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组织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努力增加和拓展实验内容和方式,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实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从中总结出科学知识;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受至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实际作用,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科学课教学内容兴趣的目的。


第三、            二、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可以选择和应用更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3]。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已有的教学资源,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收集更多相关的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到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广度和深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好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让知识内容形象化、生动化,通过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新课标对小学教学的明确要求。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贯彻这一素质教育理念,通过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分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生分组过程中,应采取引导与自主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去进行知识探索;同时,在分组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要引领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通过对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和对方法的不断完善,最终完成分组学习的目标[4]。
        (三)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应用于实践。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留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实验、分组探讨;在课外要积极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和各项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去寻找和发现科学知识,理解和感受科学知识在自然界中的现实存在,学会在自然中发现科学、将科学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朱家华,崔鸿.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考试,2018(08):52-59+68.
        [2]周平红,张屹,杨乔柔,白清玉,陈蓓蕾,刘峥.智慧教室中小学生协同知识建构课堂话语分析——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1):20-28.
        [3]李娟,陈玲,李秀菊,徐婕.我国小学科学教师和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研究[J].科普研究,2017,12(05):58-62+70+109-110.
        [4]林红,彭坚,田凌晖.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取向”小学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4):76-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