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殷守福
[导读] 施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政府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的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实现社会公平,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探讨。

        丘北县新店乡中心学校 云南 文山 663200
       
        【摘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政府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的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实现社会公平,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危害、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学生辍学;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然而,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和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的经济落后状况,依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1]。扶贫先扶智,加强对农村和落后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通过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普及和教学水平、为这些地区培育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成为影响和制约这些地区提高经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造成的危害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和严重问题,中小学学生辍学不但破坏了学生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对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全民素质教育也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在中小学阶段辍学的学生,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又缺乏工作和社会经验,进入社会后往往只能通过从事一些低端的简单劳动,来获得收入。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身年龄的增长,这些缺乏较高劳动知识技能、无法进行自我能力更新和提升的务工者,很容易被淘汰,往往又因此重回贫困的状态[2]。因此,对于未能完整接受中小学教育、中途辍学的学生,一方面阻断了自我持续提升和发展的内驱动力,无法最终实现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改善;另一方面,大量知识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也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同时,这些缺乏上升空间的简单劳动者一旦被淘汰注入社会,也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地区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因素
        (一)贫困是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和家庭物质生活的贫困,是造成中小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些农村贫困家庭来说,虽然学校不再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孩子一些日常的开支,本身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而单纯依靠家庭的土地收入,根本无法改善他们的现状,因此,尽早让孩子打工赚钱成为这些家庭的主要诉求。
        (二)教育资源和投入不足,是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社会现实因素
        相比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投入有着较大差距,一些地方政府难以承担教育投入,造成农村中小学学校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缺少就业出路,助推了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使得农村地区学生毕业后缺少就业出路,而一些辍学打工的学生,却能够“赚钱养家”,起到了负面的示范效果,助推了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务工现象的发生。
        (四)学生家长观念落后和留守儿童的形成,是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的现实基础
        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为改善经济状况,常年离家外出打工,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加上受到自身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疏于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关爱,没人看管,让这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用手机上网谈恋爱等等,造成了他们的辍学。
        三、改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策略
        (一)统筹兼顾,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政府投入比例
        城乡教育资源和教育投入的不公平,需要政府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制度设计、统筹兼顾,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负担分配方式,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引导和鼓励各地方政府优化教育扶贫方式,加强对辍学现象的管控。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执教水平和能力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减少学生辍学现象发生的重要保障。应从制度、教师工资待遇和未来发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一支优秀、稳定的教师队伍。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针对农村就业难的问题,应加强和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教育扶贫中来;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单位联合,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这样的措施,让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看到就业的希望,让他们毕业后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四)规范用工市场,杜绝非法用工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务工,与发达地区用工短缺有着必然联系,企业非法用工行为也助推了中小学生辍学务工现象的发生。因此,应从制度和法律、法规上,对企业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劳动力市场用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宣传,从源头杜绝中小学学生辍学打工的途径[3]。
        (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学校应协同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热线电话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解决务工在外的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帮助,减少因此造成孩子的辍学。
       
        参考文献:
        [1]刘福金,薛辉.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9-10.
        [2]陈慧敏.新疆和田地区中小学控辍保学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21):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