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温玉梅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一天中在学校与教师、同学相处的时间,甚至多于与其家人相处的时间,因此,作为班组主任,完善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与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六个方面,就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路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德庆县九市镇中心小学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一天中在学校与教师、同学相处的时间,甚至多于与其家人相处的时间,因此,作为班组主任,完善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与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六个方面,就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路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创新模式;管理效率;路径与方法
         
        随着新课改对教育要求的提高,班级管理的作用更加凸显。这也考量着班主任的管理意识与工作能力,如何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是目前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课题与挑战。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路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是构建一个良好集体的基础,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奋斗目标及相应规范制定过程中,需要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即:一方面向学生阐明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及相应规范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与发挥班组每一名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得制定目标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二是班级奋斗目标及相应规范的制定需立足于所处班级实际情况,需紧密联系班级日常情况,操作性强,利于学生执行。三是对于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批评教育的重点是要让其充分认识到对班级集体荣誉的不良影响,树立荣誉感与责任感对班级的重要性,由此,助推学生树立集体意识。
        二、树立共同参与的管理意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充分发挥自己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即: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班级管理需要自己的努力与参与,需要全体同学拧成一股绳。二是注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启发与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外的言行代表着所在班级的形象,自己与班级荣辱与共。三是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充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对班组建设提出的意见建议,又要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影响集体荣誉的行为加以纠正与引导。这样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即使学生自愿参与班组建设管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为其未来更好成长奠定基础。
        三、构建品学兼优的班干部队伍
        班级管理仅靠班主任是不行的,需要在学生中选拔、培养一定的班干部来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因此,选拔与培养班干部考量着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对于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需遵循三大原则,即[1]:一是综合能力较强原则。班干部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不仅在品学兼优,更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活动能力,通过其办事公正的良好作风与较强的责任心,增强学生对其的信任,自愿与其沟通交流。二是代表性原则。


班干部在各类学生中均具有代表性,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三是民主性原则。通过教师“提名候选人”,学生民主选举方法,选出班委会。这样既体现民主原则,又给予每一名同学相应的自我展示机会,同时,更利于当选班干部认真履职,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注重班主任的引领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切实做到脚勤、眼勤、嘴勤,即[2]:脚勤即是班主任需经常深入到班级中去,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导与督促检查班级管理,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养成时;眼勤即是对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状况多深入观察,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备管理时之用;嘴勤即是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谈心,多与其家长沟通,全面理解与掌握内心状况,在家学习生活情况,以此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教育,从而增强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五、确立正确的行动准则
        对于小学生而言,正确的行为导向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需通过自身行为引导,为小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促其充分认识的良好行为准则的边界,并以其指导自己的行为。从教学实践中可见,教师对事物的认识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所以,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而言,具有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六、营造争上游班级氛围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因此,班主任需通过积极的引导,并充分利于特质,要班级营造争上游的氛围,即[3]:通过开展学习竞赛、劳动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寻找竞赛对手,每一学期进行一次评定,由此培养学生耐挫力与争上游意识。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开展“流动红旗小组”竞赛,通过全方位评价小组中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状况,评出优胜小组。这样的争上游班级氛围营造,既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意识,同时也利于启发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论,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其成长路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认知的重要平台,因此,顺应新时代要求,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是班级管理效率提高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忠争,寻琳娜.管育并重: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44.
        [2]陆捌.新课程背景下藏区农村小学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学周刊,2018(05):174-175.
        [3]李春霞,刑益莲,杨秀萍.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