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探究式教学的启发艺术之管见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邓利霞
[导读] 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

      
        紫金县尔崧中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启发艺术;管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式则显得日益重要。但是在大力推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使探究处处遇到难题,甚至无法继续进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的和根本的就是缺乏对启发艺术的深入探讨。本文仅就进行启发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的体会,与供大家参考。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需要掌握技巧
            第一,要善于励志引趣。启发探究式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必须使学生积极自觉的参与才能达到目的。而决定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的关键,则在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启发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运用启发艺术的重要前提。为此,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一是系统介绍所学内容的发展前沿、攻克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重点明确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三是根据学科特点,介绍有关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要善于激情创境。所谓激情创境,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求,围绕一定的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力求创造一种教学双方情感、求知欲望、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情绪氛围。其核心是抓住“形”、进入“境”、激起“情”,这对于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激情创境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教师自身的情感打动学生,使其身临其境;二是以教学内容相关的且能引起学生联想的事物,使其睹物思情;三是以生动激情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手势,激发其感情涟漪;四是以相关声、像、画等多媒体资料,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里受到感染与陶冶,进而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第三,要善于设疑觅解。探究式教学的重点虽然在探究讨论上,但实质却在启发上。要使学生做到“启而有发”,就必须善于设疑觅解。一方面,“疑”是求知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支点。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机和兴趣,自行发现问题、掌握精髓。另一方面,“解”是释疑解惑的手段,即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解决悬念,培养学生在研究、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端正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要善于暗示点拨。在探究式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或进入误区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进行暗示点拨,引导学生迅速开阔思维,步入正轨,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一是可以用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给学生以暗示;二是可用精练简短的话语在关键时刻、关键环节上给学生以点拨;三是抓住某类事物的相关、相似或相反的特征,利用类比、对比等手段给学生以启发。
            二、启发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问题
            第一,坚持把启发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切忌避难就易。在课始、课中、课尾都要运用启发艺术,切忌为图省事而随个人的好恶避难就易走过场。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严格遵守教学原则,把启发艺术贯穿于课堂设置的始终;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内容的需要,合理调控“灌”与“启”的时间搭配。
            第二,注重把启发艺术定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上,切忌为“启”而“启”。启发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能借启发搞哗众取宠、摆花架子,或者借“启”来为难学生。因此,启发的切点要小、要浅,使之能够诱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展开思维,防止漫无边际、不得要领、脱离主题。
            第三,注意把启发艺术提高到认识升华的层次上,防止过于简单肤浅。启发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得到升华,不能简单的把“满堂问”当作运用启发艺术的法宝而牵强附会。因此,一方面,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尽快让学生进入启发的角色,通过独立思考和主观努力,使其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知识跃升到更高的层次,进入创造性阶段;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启发中引出的新观点、新思想进行归纳总结,搞好小结讲评,以加深印象。此外,对启发中的有关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或一时难以统一认识的问题,不匆忙做出结论,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拿出自己的答案,为下次的课堂交流、“答疑解惑”做好铺垫,真正把启发艺术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真正使启发艺术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杠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衷心希望,这种探究式教学方式,能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也必将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注入新的血液,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张忠.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J],2005.10.
        [2]赵金纯.研讨式教学方法[J],2004.07.
        [3]何祖顺.浅谈政治课教学论文写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点[J],2003.10.
        [4]叶新徐、徐兴朋.新教学方法[J],2005.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