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李楠
[导读] 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皆为高校中主要的思想文化教育工作,本文即探讨将其融合、同步实施的策略,以实现二者有效实行。本文提出,想要实现二者结合,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注重文化建设方向引导,并建设高质量的教育队伍。

   
        邢台学院  河北 邢台  054001
       
        【摘要】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皆为高校中主要的思想文化教育工作,本文即探讨将其融合、同步实施的策略,以实现二者有效实行。本文提出,想要实现二者结合,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注重文化建设方向引导,并建设高质量的教育队伍。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是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为主要目的,其目标对象皆为高校学生。
        一、将校园文化作为载体
        (一)体现文化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的全方位思想教育,想要将其良好落实,需要优质的载体,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的和对象一致性,因而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实施动态化的教育渗透和教育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象为校园内的学生,其教育活动以学生为重要和唯一主体,除此之外,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学生也是其最主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尊重学生话语权,保证学生有发声的权利和途径,确保校方能够广泛聆听学生心声,认真思考学生意见,充分尊重学生需求,以学生彰显校园文化活力,体现其主体地位。
        (二)开展文化活动
        想要构建健康、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思政教育,即应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喜好为出发点,做好思想引导,鼓励其参与和组织丰富多维的文化活动,发展提升其文化涵养与文艺水平,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鼓励创新文化,肯定开拓精神,引导学生开展具有积极思想政治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文化实践和文化熏陶中提升其思想觉悟,使其主动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与高远的眼界[1]。
        (三)提升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可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其建立更高级的审美,提升其思想高度,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时,在校方的有意识引导下,提升其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水平,对国家的归属感得到大幅提升,认同本土文化,循序渐进地完成思想上的良性蜕变,与精神意识的进一步升华。
        例如,通过地方曲艺主题文化活动,学生可以领略当地文化之美,感受到自身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之间的共鸣,不自觉完成思想提升。
        二、引导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
        (一)树立思想旗帜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正确的方向引导,而思想政治即可作为其引导旗帜,使其向着正确方向进发,避免文化建设偏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要求为践行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指导下,构建有活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框架,丰盈校园文化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精神风貌。
        (二)清除思想毒害
        校园文化具有多元化特点,高校学生受时代多样化思潮侵袭,极易出现思想偏差,受到不良思想影响,使其失去正确的思想信仰,甚至出现消极的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校园文化教育,在文化建设中以光明正向的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坚持信仰,跟随党的领导,保持其思想先进性,防止其纯洁的思想受到负面因素侵害,以核心价值观为个人坚定价值观,避免思想偏颇[2]。
        (三)加强舆论引导
        建设优质校园文化,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应从舆论引导开始,宣传积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挥舆论的良性影响作用。例如,宣传最新的国家政策,宣传校园思想模范,注意引导舆论倾向,防止消极舆论扩大化,营造和谐、阳光的舆论氛围,创建高尚的思想文化环境,实现正向、积极思想“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建立并坚定正确的思想认知。
        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一)明确任用机制
        思政教育与文化建设皆为对学生思想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教育活动,必须做好教育人员筛选,保证队伍整体思想先进性与个人思想先进性,建立明确的选拔和任用制度,进行严格的思想政治审核,思想道德水平不符合标准的人员,无论其资历、背景、个人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如何,一律不予选用。肩负该岗位职责的人员,必须是学生认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思想觉悟,在过去有优异的思想政治表现,以兼职或专职的方式,从事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教育队伍水平达标。
        (二)提升队伍素质
        思想文化教育队伍初步构建以后,还应注重其素质建设,提升该队伍的人员水平,组织定期思想学习,进行配套的学习考核,并实施学生监督制度,公开工作内容,定期公布工作进展,展示其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贡献,以学生评价为标准,鼓励学生实名或匿名监督。对于长期无实质工作表现或工作表现消极的教育成员,应予以工作督促,对于有思想文化瑕疵的人员,应立即剔除队伍,保持该教育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完善政策支持
        高校的政策支持也是高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必不可少的支持。校方不仅应提供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所必需的人员支持和办公地点支持,而且应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使该融合活动有施展空间和开展的条件。此外,校方应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其融合实践,辅助其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参与,校方主要领导也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时,应抓住二者的共同点,利用二者的紧密联系,实施科学的思想教育,探寻新路径,构建新模式,将其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教育过程的共同推进,构建优质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辛百哲.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9):186-187.
        [2]常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途径分析[J].新西部,2018(26):127+157.
       
        【作者简介】李楠(1986.6),女,河北邢台人,本科,邢台学院,初职,政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