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刘嫦
[导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解和认知,每个家庭若能够清楚的认知所存在的家庭和教养方式,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或者社会来讲,都会有更重要的意义。

       衡南县云集联合学校新塘校区  湖南 衡阳  42110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解和认知,每个家庭若能够清楚的认知所存在的家庭和教养方式,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或者社会来讲,都会有更重要的意义。
        家庭教育从出生前(胎儿阶段)就已经开始,直至成人期。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家庭成员和成长环境的每一次变化,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孩子的身心产生多方面影响,一个环节的不同可能导致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情感方向、学习水平等众多不同点,所以成人后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一面。
        一、家庭环境影响小学生的成长
        孩子自出生起接触到的第一个外部世界既是家庭,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家庭关系、家庭心理氛围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各方面发展。
        环境因素共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总结下来既是范围较广、影响较大、主观方面产生、其他成员影响。尤其是主观方面的产生,由于环境和教育是相辅相成,平衡发展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有相互矛盾的特点。如果是良好的教育形式,让孩子身心的发展呈现愉悦和积极的趋势,那么孩子能够获得良好发展;反之,则会使得孩子对周边一切事物感到厌倦,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孩子将进入对他人的怀疑和退缩的生活模式。而这些潜在的威胁会影响孩子去接收更多不好的信息,也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比如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被他人认可、孤僻等,更容易被吸引到不良群体中去。所以不能低估小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因为此时的他们正是对世界好奇和开拓眼界的时候,孩子在好的环境中能够较快和较早的显示出他们的天赋,并且能够专一的进行下去。
        我们应该多阅读古人教育子女时的方式方法,从他们成熟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和转化,成为适合当代社会环境所适应的教育方式。
        二、父母榜样对孩子的影响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处事风格、学习能力、心理发展都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所获得的基础技能。为什么说孩子像一本十万个没什么?因为他们在刚刚接触到这个新世界时会产生很多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们需要通过另一个能够带给他们指导作用的人来认识世界,此时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潜移默化的就成为他们平时效仿和学习的榜样,父母一切言行则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
        三、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我了解到很多家庭的父母几乎每天都在忙于赚钱,而将孩子交给老一辈抚养,为的也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但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最好而优质的学校就有其投资的价值,但其实也并非全部如此,除了良好的外部物质条件的投入外,还有更多对于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对孩子的理解,把握每个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情况,能够更有效的和孩子沟通交流,达到家庭教育最终目的。
        首先,多观察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状况,遵循孩子心理发展的一定规律。其次,在生活中遇见孩子违反正常秩序的行为方式应当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最后则是当孩子面对挫折时的态度与反应,每个人生来都会犯错,并没有哪一条路是没有羁绊的平坦之路,只有当孩子收获到喜悦和成功时,才会懂得失败和成功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四、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方式
        早在18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就提出一个观点,目前也被最为作重要和实用的行为法则。概括来讲也就是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需要掌握和应用的行为技术,当小学时期来到时,他们将会从自己学习的知识中找到适合他们的东西,而不是在不恰当的时间里学习不匹配的知识,一来小孩子不可能学得会,理解不了深层含义;二来家长则会因为孩子学不会而大发雷霆,从而又将孩子的责任怪到学校与老师身上。
        家长此时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量的接触不符合年龄阶段能够承受的内容时务必会产生不良反应,不仅仅没有进步,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厌烦与不良情绪。
        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有教养,关键在于你教育什么,用什么方法去教。
        知识最终是让人聪明善辩,有事可做。而并不是纸上谈兵,当一些家长有将孩子培养成“神童”的倾向,煞费苦心用强制手段去让孩子学习,找各种途径和方法逼迫,其实已经违背了孩子成长的理念。事实上,这是在折磨儿童,除了使他感到厌烦,厌恶学习之外,是没有其他好处的。儿童的教育方式不是过早的限制和强迫孩子发展,而是尊重孩子个性和兴趣,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角色、父母的心理情绪、家长内在的自我完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成长环境等众多因素都将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个孩子成长和成才。儿童在家成长的教育方式应该同学校教育区分开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在社会生存,如何运用方法学习新技能等等。
        家长们应该跟上现代社会的节奏,为孩子的付出应当遵循适时的社会发展规律,能够让自己接受,也能让孩子接受,多关注和倾听。多关注孩子内在情绪变化,即精神世界的满足,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只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氛围给到孩子,子女的教育才能够朝你预想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玫瑾.《犯罪心理学》第1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43.
        [2]杨薇.《家庭教育中的艺术》.《都市家教:上半月》.第3期,2017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