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身心特点开展舞蹈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朱卫红
[导读] 幼儿体育舞蹈的启蒙教学是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起步阶段,对于幼儿而言,学习体育舞蹈对于其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湖南体育运动学校  湖南 长沙  410017
       
        【摘要】幼儿体育舞蹈的启蒙教学是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起步阶段,对于幼儿而言,学习体育舞蹈对于其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了解当前幼儿体育舞蹈教学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优化建议,希望以此能够促进幼儿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幼儿;身心特点;体育舞蹈;教学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欧美,是当代国际流行的一种竞技性的社会舞蹈。 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传入我国,自1991年中国体育舞蹈协会正式成立后,体育舞蹈才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体育舞蹈因其自身具有娱乐性、交际性、艺术性、竞技性、健身性等特点,在我国参与群众广泛,年龄受众范围较大,随着其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影响力广泛加深。其中青少年儿童成为体育舞蹈学习对象的主力军,而舞蹈学习要从娃娃抓起。有科学研究证明4周岁左右开始学舞蹈是最科学的年龄。此时学习舞蹈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孩子熟悉音乐旋律、节奏并且适当的学习一些基础简易的舞蹈动作。由于幼儿此时身心尚未发育完全但同时又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关键时期,因此,重视此阶段幼儿体育舞蹈启蒙,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一)幼儿身体发育特点
        第一,幼儿身体的发展普遍具有顺序性和方向性,遵循自上而下、头至四肢,由躯干中心向外围、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第二,幼儿的骨化尚未完成,骨骼中的有机物较无机物多,因而弹性大、易弯曲变形不易骨折;另外,幼儿肌肉发育呈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特点,且肌肉柔、软、嫩,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少,水分含量比重大,所以力量性差,容易疲劳; 第三,学龄前儿童(3—6周岁)在此发育阶段,身高大约年增长4-7公分,体重年增加4公斤左右。由于生理发育速度很快,新陈代谢也十分旺盛,但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幼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及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二)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体现在身体发育方面,也体现在心理发育方面。首先是思维发展上,幼儿由简单的感知表象,做出直观的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与加工;想象力丰富,无意注意实践较长,更容易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另一方面,在语言发展上,这一时期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由最初的单个语气词到逐渐明确词语含义,再过渡到可以使用完整的句子与他人交流。其次,幼儿在此阶段是性格定型的初始阶段,言行举止会显露出自己的个性倾向,并在一生中保留其痕迹,此阶段是幼儿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应在日常的生活、体育舞蹈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和鼓励幼儿勇于克服困难、逐渐消除其依赖性,从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贯彻始终、坚持到底的坚毅精神;最后是在社会交往方面,此阶段儿童喜爱与同伴一起玩耍,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可以鼓励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中去。
        二、体育舞蹈对幼儿成长的益处
        (一)对幼儿智力促进作用
        体育舞蹈对于发展幼儿智力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幼儿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由于体育舞蹈的舞种、表现方式和教学上的百花齐放,除了老师的指导,幼儿往往需要自己对教师动作进行观察、模仿和领悟,是大脑思维运转和四肢运动共同配合完成舞蹈动作学习。这种需要脑部思维记忆、分析、加工以及带动四肢的全身性运动,有利于促进成长中的儿童的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
        (二)对幼儿美感的培养
        舞蹈的美感,是学习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感觉器官对舞蹈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审美过程中,产生的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和精神的满足后,引起的愉悦和欢乐的一种心理状态。简单说,孩子们在了解和完成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并能形成心理上的愉悦,并能形成对于艺术审美的熏陶。
        (三)有利于幼儿形成优美的身体形态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少儿体育舞蹈对幼儿身体、体重、胸围三项指标的影响效果明显,对幼儿腹部皮褶厚度指标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有利于幼儿身体形态匀称并降低了幼儿肥胖的症状出现。同时,由于体育舞蹈中要求习舞者抬头挺胸,有利于幼儿良好身体姿态的形成。
        (四)有利于幼儿融入集体
          一个舞蹈班中,往往是有多个幼儿共同进行学习。无论是否互相认识,在集体学习舞蹈动作时、分组搭配进行练习、课间休息时总会进行或多或少的同龄人间交际。而且,舞蹈不似其他运动项目,往往需要个人或小组集体展示,这就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在人多的情况下不怯场的良好心理素质。并且,幼儿有了一技之长,在集体生活中需要展示才艺的时候,拥有才艺的幼儿在幼儿人群中更容易受到欢迎。
        三、国内幼儿体育舞蹈当前教学形式及存在的不足
        (一)当前幼儿体育舞蹈开展的主要形式
         当前幼儿体育舞蹈开展的是以幼儿园艺术类课程中的舞蹈和体育舞蹈培训班
        为主要形式。体育舞蹈所属的艺术类课程,在幼儿园阶段,涵盖广泛:涉及舞蹈、唱歌、手工、美术、书法等,并且幼儿园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展示才能,因此在幼儿园阶段体育舞蹈的实践形式也得到了保障。

但艺术类课程随着幼儿学龄增加到高中逐渐呈递减趋势。幼儿体育舞蹈的另一种重要开展形式就是培训班或基地。由于体育舞蹈种类多样,培训主要在室内进行,对幼儿来说安全性较高,且幼儿展示机会平台多,家长认同体育舞蹈对于成长中的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愿意将幼儿送去学习体育舞蹈,因此,幼儿及青少年舞蹈人口占我国体育舞蹈很大一部分市场,市场前景广阔。
        (二)当前幼儿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因为舞蹈只是幼儿园艺术类课程的一个分支,往往不是独立开设的课程,因此当前幼儿舞蹈教学内容主要以音乐游戏为主,舞蹈教学成为类音乐课程的衍生品。虽然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但是极大的削弱了舞蹈教学对于在练习过程中实现对幼儿的动作感知、记忆能力、表演能力的提高效果。其次,幼儿体育舞蹈课程需要老师进行课程设计,由于幼教老师的并非舞蹈专业,园区也很少会聘请专门的舞蹈老师进行舞蹈授课,幼儿园体育舞蹈课程实际教学效果有限。而培训基地的教师尽管专业化水平较高,但教师水平差距较大,且因为基地私人办学管理的性质,导致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训练内容随意性强,不利于幼儿长期发展的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由于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舞蹈教师水平、专业性等参差不齐的现状,但是教师都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共通性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优化、改善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当前幼儿体育舞蹈培训市场良莠不齐
        体育舞蹈囊括10个风格各异的舞种,同时又具备舞蹈表演和体育竞技的特点,因此,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同时,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迅猛,各种各样的体育舞蹈培训班、培训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体育舞蹈比赛众多,无论是否有从业资格的舞蹈教师都会获得过一些体育舞蹈相关奖项;且由于创办培训班、培训基地的部分教师以盈利为导向,各种“速成班”前赴后继。殊不知,于成人而言或许可以当作是参与运动增进健康的体验,而对于正需要打基础的幼儿来说,一旦形成思维、身体记忆定式后,后期的纠正所耗费时间是成倍的。包括由于一些教师未受过教育相关培训和学习经历有限,对于所教授的学生一概而论,未能结合不同学生学龄段的各个特点开展教学,因此,比赛场上幼儿哭着跳完,也许并不一定明白自己是在跳舞,而是机械的跟随场外教练数拍子的声音进行律动的场景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优化体育舞蹈教学的建议
        (一)科学设计体育舞蹈课程
        体育舞蹈启蒙阶段,刚开始学习基本舞蹈动作时,幼儿往往在学习中会出现身体不协调、动作无力、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这时候,需要教师通过自己思考和经验总结,不能只按照常规教学法进行按部就班实时教学,应先简化动作要求,讲解精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再按照动作细节进行分解教学,例如华尔兹教学中,先给学生教授一个简单的方步组合和练习套路,只要求学生掌握顺序、方向、转度,在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渐将运步、倾斜、摆荡、反身、移动等技术,融入简单的组合练习套路中,再加强练习次数。且由于幼儿肌肉性差,容易疲劳,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休息次数,课前有计划地安排课程负荷,尽量避免幼儿因在练习过程中负荷过大,感到疲劳从而学习舞蹈效率下降的情况。
        (二)兴趣引导式教学
        4—6岁幼儿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语言、想象、组织、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如在学习拉丁舞手位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想象在自己身旁的空间有一棵很高的苹果树,上面有很多清脆可口的红苹果,然后请求幼儿帮助自己摘大苹果回来,这时候幼儿需要向后延展手臂并转动手腕才能将苹果摘回来。教学中多变换运用此类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幼儿对于体育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同时发展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激发起幼儿参与体育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分组交替练习
          由于同一个课程中,幼儿的性格表现力存在差异。往往性格内向的幼儿会习惯躲在后排,性格外向的幼儿往往站在前排更愿意展现自我,教师可以进行分组交替练习,如让性格互补、舞蹈基础互补的幼儿组合,并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再分为几个大组,进行组间交替练习。分组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让班级内积极因素作用发挥到最大。并且,由于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无法长时间站立练习舞蹈动作,分组之后可以一组幼儿跟随教师进行舞蹈动作练习时,其余组坐在地面观看并为练习组喊节拍或者找错误,这样有利于班级内每个幼儿的舞蹈练习效果提高和带动课堂氛围,有利于幼儿间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集体意识感。
        (四)启发式询问教学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此年龄阶段正在迅速发展,作为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采用启发式询问方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幼儿自主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引导辅助教学。比如体育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左右对称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一边的动作进行仔细的讲解、示范,待幼儿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动作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行进行另一边的动作练习,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提问幼儿:“谁能告诉老师接下来的动作是什么呀?”
        教师从旁进行启发、引导让幼儿自主尝试另一边的动作练习,并在幼儿普遍出现共同错误的时候可以暂时暂停,让幼儿自己发现动作错误在哪之处。促进幼儿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
        体育舞蹈作为融合了体育竞技性、和舞蹈动作美感的艺术运动,无论是对幼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成长,积极融入集体,还是对于幼儿智力提高、艺术美感的感知、优美体态的形成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当前幼儿体育舞蹈的开展形式主要以幼儿园艺术类课程和舞蹈培训班、培训基地为主,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上存在不足等问题,由于师资力量的问题无法短期内解决,但是无论是幼儿园的非专业体育舞蹈教师还是培训班的舞蹈教师,都可以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育的一般共性,科学设计体育舞蹈课程,运用兴趣引导式教学和启发式询问教学以及分组交替练习等教学方面的优化,从而提升实际舞蹈教学的效果,进和推动幼儿体育舞蹈整体水平的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