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老挝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BOUNTHAVONE vannaxay somphet
[导读] 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加强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就中国和老挝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展开探究。

        
        National academ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Laos
        【摘要】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加强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就中国和老挝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国;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发展
       
        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就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并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包括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域。我国和老挝于2009年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中老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经贸合作成绩显著。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老挝的第一大投资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一、基于双边政府合作与保障机制
        老挝早在第25届东南亚运动会举办之前,为了建设国家体育场馆,便和我国开发银行签订了《老挝首都万象2009年东南亚运动会场及其综合开发融资框架协议》。在此协议中,云南建工负责帮助老挝建设体育场馆,而相应的也获得10km2的土地70年使用权,以此来抵销场馆建设费用[1]。2010年,老挝万象市政府与云南建工共同开发建设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项目,且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中国政府层面,每年给予其2-33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补贴和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中长期贷款;而老挝政府层面,则是增加149 hm2土地用于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项目发展,并且还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二、坚持国情与发展需要的理念
        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于国情和发展需求的综合开发理念。一方面,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将园区的总体功能定位为“一城四区”,且分三期进行滚动开发,其中一期主要是发展工业产业,二期主要是发展绿色生态环保产业、三期主要是发展服务业和地产业,最终形成集加工制造、物流、商贸以及综合配套设施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与生活兼备的国际化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这样一种“以产兴城、以城带产”的发展定位,不仅全面符合了老挝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国情,还全面发挥了我国的实力。

与此同时,立足于实践层面来说,由于老挝在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能源电力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一片空白,而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建设积极推进相关企业入驻。例如,我国新希望集团投资设立的新希望老挝有限公司,就投资了总额约1600万美元,重点经营现代化饲料加工,目前已经成为了老挝规模最大的饲料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0万吨。此外,为了提高经贸合作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之下,还应当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实现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平台服务等模式,使得经贸合作区达到多元化的运营目的[2]。
        三、搭建企业海外投资平台
        加强中国和老挝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可以借助土地增值的概念来实施。经贸合作区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围绕土地进行多次开发,形成持续升值和盈利的空间。具体来说,一方面,经贸合作区可以通过土地出租和出售的方式实现升值。企业投资者可以将园区内的土地进行合理划分,然后实现二次租赁、转让、合资等等;另一方面,园区还可以提供平整的土地,实现标准厂房出租、供水、污水处理、供电等基础配套服务,从而实现各方面服务管理的升值。目前,就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来说,一期4km2基础设施建设及“五通一平”工作已经完成,且同时具备了相应的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其他企业的入园需求。此外,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还建成了80000m2标准化厂房和4000m2客户服务设施,能够为外来企业提供办公室租赁等服务。为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还可以为入园企业提供投资申请、公司注册、项目审批等等15项行政服务,提供考察、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全力提升企业的价值和园区的价值。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还可以通过建设娱乐设施、配套商贸等再次提升土地的价值。园区不仅能够从融合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完善相应的服务管理,最终提高企业入驻率,形成大范围的规划建设,为日后的人口和产业聚集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随着中国和老挝两国关系的进一步融洽,中老经贸合作区也取得快速发展,就总体情况来说,虽然经贸合作区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且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发展局限。因此,加强对中老两国经贸合作区的深入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艳华,张虹鸥,黄耿志,叶玉瑶,吴旗韬.中国-老挝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与启示——以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为例[J].热带地理,2019,39(06):844-854.
        [2]李奇伟.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案[J].国际工程与劳务,2020(05):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