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苏光强
[导读] 历史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中考科目。但是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沿用传统一言堂的教学策略,使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是以死记硬背为主,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当如何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博白县博白镇第六初级中学  广西 玉林  537600
       
        【摘要】历史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中考科目。但是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沿用传统一言堂的教学策略,使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是以死记硬背为主,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当如何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并且所了解的知识范围比较窄,社会阅历不深,所以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时候会感觉很难,会感到历史知识是较为抽象、复杂的。同时初中历史知识中大部分知识都是理论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背诵的知识点很多,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长此以往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另外,要想学好历史知识,不仅仅靠背诵就能学好,还要求学生能够开动脑筋,构建知识体系,加强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要想达到这些目标对于初中生来讲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的趣味性[1],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新课程改革近几年不断的推广深入,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其提倡教师转变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是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合理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程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从目前的历史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教学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很多历史教师也不愿做出新的教学尝试,或是虽然在教学形式上有所改变,但是形式大于实质,难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体应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最大动力便是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应当认识到兴趣在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历史知识中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如果基础不扎实,很容易出现记忆错误、知识混淆等情况,如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意义等,要将不连贯的历史知识很好的掌握记忆具有较大的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如讲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或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前布置角色扮演任务,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除了教学趣味性,教师还应注重进行知识的串联讲解分析,进行知识之间的联系、各自特点等的分析对照,并且辩证的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利用多种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由于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因此只通过单调的书本知识的讲解,会使知识具有抽象性,会增加学生的理解、记忆难度,而如果能够通过一些辅助手段使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则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直观性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通过图片资源增强直观性
        现在的历史教材中附了很多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源,这些图片资源不仅可以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赏心悦目,同时也是对课本中文字知识的重要补充。一些难以用语言描写、不利于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表现,从而使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


        (二)通过地图册增强直观性
        历史地图册中包含了很多的历史图片(照片、图画、漫画等)、图标(统计表、符号示意图等)、地图(自然地图、经济图、人口分布图、文化地图、历史地图等,并配有文字说明)等,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历史教材,可以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化。利用地图册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三)通过多媒体增强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具有诸多优点,如直观形象、音像结合、丰富多彩、容量大等等。对于很多历史事件,单靠课堂枯燥的讲解,学生是难以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印象的。而通过多媒体,则能够重现历史面貌、历史事件,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从而提升对历史的认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思考,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消除他们历史学习的畏难情绪[2]。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历史课程的设置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历史,掌握历史事件,同时在历史教学中,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我们的和谐社会。例如可以借助我国近现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让学生更深刻的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并树立为了祖国更加强大而发奋读书的信念。另外也可以结合中外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背景对比,进行联合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外历史之间的理解认识。
        积极开设历史课外阅读活动
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总是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之内,只是教材上有什么内容老师就讲什么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中规中矩,但是对于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不利的,所以,老师不要将教学局限在教材之内,而是要积极开设有效的历史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教材之外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此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我在讲解“中国古代史覃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这节课的时候,我就给学生创设了角色扮演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扮演英国商人,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你是英国的商人,你要去中国的长安,你会选择怎样的路线去呢?如果你回来的时候带回来很多的丝绸,那么你去的时候带去什么商品呢?”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再加上老师的一系列引导,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合到角色中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进而学好相关的历史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学习历史
        学生学不好历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历史知识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距离较远,而学生很难理解年代久远的事件,对历史知识是有陌生感的,进而不能理解清楚,学不好历史知识,对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学习历史知识,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陌生感就会减少,就不会觉得历史知识难学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多下功夫,多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等,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材料,做成电子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进行展示。比如:我在讲解郑成功收复台湾这节课的时候,就联系台湾的有关时事去教学,使学生明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对于电视台新播出的历史剧,我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历史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就显著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学习、钻研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掌握更多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娟.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7):180-181.
        [2]严保伟.借助课堂讨论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J].才智,2020,(06):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