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伴奏民谣开启小学班级合唱课堂的心灵之窗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邹宇娟
[导读]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合唱教学仅限于校级合唱团,是部分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去参加文艺演出、比赛等。

 
        龙岗区兰著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00
       
        【摘要】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合唱教学仅限于校级合唱团,是部分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去参加文艺演出、比赛等。
        【关键词】班级合唱;科学发声方法;无伴奏;地方民谣
       
        自2012年成立新校以来,班级合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这几年来,兰著学校班级合唱在邹宇娟老师、陈洁敏老师紧密合作下,结合匈牙利柯达伊教学理念以及结合自身学生的现状,通过扎实、有序的合唱课堂训练及第二课堂和谐,快乐的歌唱,打造了一直艺术品质高尚的班级合唱团队,这些年来也获得有一些成绩,以二(2)班为代表参加深圳市“童话节”合唱比赛金奖,龙岗区班级合唱比赛“最佳演绎奖”等等,但在这基础上,2019年重唱、表演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童心向党歌咏比赛荣获冠军等等。
        一、教育与传承意义
        民歌民谣进课堂是一项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民谣的内容丰富,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了解和学习民谣不仅在于它的形式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深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了解和学习民歌是陶冶情操,加深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及新文化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
        (一)结合柯达伊教学理念,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民谣
        正确的掌握、运用科学发声方法,不仅使声音达到通畅、统一、集中、圆润、明亮的效果,而且调动了全身相关的器官参与歌唱,由于正确、合理的使用人体发声器官,不仅对嗓音能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延长歌唱者的歌唱生涯。
        (二)能用科学的发声演绎各地方风格特色不同的民谣
        地方民歌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但要演绎好每一首歌曲,同样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有了娴熟的演唱技巧才能使民族音乐更具艺术魅力。
        二、从低年级开始打好扎实的歌唱功底,结合无伴奏民谣
        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并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
        无伴奏合唱比起有伴奏来更显人声的独特魅力,要求合唱队员的演唱能力和视唱练耳能力很强;所以如何把握歌唱的状态,如何把握用耳朵聆听的正确声音概念及声音控制,歌唱的纵向呼气与吐字咬字的密切关系,如何把握状态呼吸的方法,如何把握吐字咬字和触音及音韵的归属,如何把握声音的走向、气息的对抗及声音的支点,用民谣作品通过多声部、多层次的表现手段和处理方法,达到高度谐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一)感受与欣赏
        在刚入学的一年级课堂中,每节课除了学习基础的音乐知识,选择一些合适的合唱作品给予形式,渗透合唱、和声的熏陶和感染的同时,让孩子听歌曲的声部,帮助他们尽早建立合唱意识,例如:二声部合唱《八只小鹅》,《歌声与微笑》《飞来的花瓣》等等,教学中,在欣赏《歌声与微笑》的时候,我会先让孩子们自己唱唱单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听赏合唱的音响,让孩子们自己说说他们的不同。这样,孩子就会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合唱的声音传导给我们的感受更加丰满、更亲切,更具表现力。
        (二)在歌曲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部的实践
        歌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要对教唱歌曲进行用心领略,挖掘歌曲中的合唱、和声素材,有效实施合唱渗透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部的世界。
        (三)结合无伴奏民谣
        使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并将喜好音乐的渴望注入他们的生命。
        无伴奏合唱训练需要从声音、音准、节奏、力度的变化、情绪的把握等方面训练,下面是几点体会:1.音准——无伴奏合唱的“伴奏训练法”;2.节奏——理性训练法;3.和声——音程的音阶训练;4.声音和音色——统一,要求统一声音,包括歌唱状态、站立姿势、吐字咬字、正确的呼吸和声音的共鸣位置。统一呼吸。要学会用状态呼吸,呼吸要有对抗。
        三、结合匈牙利科达伊教学理念对无伴奏合唱技能技巧的训练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指出:用好的方法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目前在我们学校教学中,班级人数多、这么多学生的音乐课堂里,把手号做教学辅助是我们课堂的工具,每一节课课前十分钟都会做手号训练,孩子们在非常安静的氛围中训练音准、听力,用气息轻声的练声。特别是在解决学生音准和声问题时,用柯尔文手势往往比使用钢琴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运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
        小学低年级是解决学生音准、节奏的关键时期,是音乐学习的最佳阶段。重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每一堂课,利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接触与理解音高概念。例如:在孩子一年级的音乐课堂上,用柯尔文手势代替1、2、3、4、5、6、7,并标明音的高低,通过手势让学生猜测所唱的音名,并在五线谱上画出旋律线,使学生对音的高低变化能够更形象直观地看出来。当学生了解了柯尔文手势,并对音高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再次利用手势加强对学生音准的训练。

音准练习,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其充满旋律感,而不能单纯地进行一个音一个音死板的练习开始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三音练习,教师先唱出第一个音,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手势唱出后两个音;或者教师先唱出第一个音,让学生根据教师对后两个音的哼唱唱出唱名;也可以教师先唱出三个音,如1、3、让学生反过来唱5、3、1,并结合手位的练习等等。
        (二)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程与和声的练习,设计优秀合唱课在科组展示
        一支优秀的合唱班级团队,和声的效果尤为重要,结合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二声部训练,坚持每堂音乐课都能够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一到两个音准练习,既利用手势学习新的歌曲,又结合手势进行旧曲的复习。同时,每学期设计优秀的合唱公开课,加入有趣的合唱游戏环节,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唱教学中进行音准训练的时间一次不能太长,也不能单一,训练强度也不要过大,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到了中高年级加入三声部、四声部的和声训练。
        无伴奏民谣合唱鉴赏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四、        无伴奏民谣合唱教学对于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于音乐美有一定的理解,是合唱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无伴奏合唱民族民谣及世界民谣,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扩展,并锻炼学生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及鉴赏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应注重从作品创作的背景和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出发,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这种音乐鉴赏教学,学生对于音乐和谐美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国维吾尔族《送我一朵玫瑰花》、无伴奏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等等,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这些歌的创作背景和歌曲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有了情感,才能做到饱含深情地演唱,从而保证合唱的有效性。
        五、作品进行有效的艺术处理,寻求最佳的合唱效果
        在无伴奏民谣合唱教学中,歌曲进行有效的艺术处理,可以使合唱效果得到保证。在对合唱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歌曲的内容来确定演唱的基调,根据歌曲蕴含的情感来确定演唱的感情。对不同内容的歌曲,应采取不同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方式。选定歌曲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歌曲内容及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例如,合唱《盼红军》的时候,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作者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讲述歌曲中蕴含着人民对红军什么样的情感,从而奠定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合唱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情意,并努力追求和谐的节拍和速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合唱效果。
        在训练无伴奏合唱《月弯弯月圆圆》歌曲时,除了音准、音色的训练,就是歌曲的意境,所以气息的控制和情感的把握非常重要,要引导孩子们对歌曲的理解,用歌唱技巧去诠释作品。
        马革顺先生曾这样形容合唱:“合唱首先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特殊的精致的要求……它不仅仅等同于群众歌咏,它蕴藏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无伴奏合唱的声音训练尤其严格并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演唱者的音乐综合素质、修养要求更高。
        六、为校合唱队培养人才和后备力量,建设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
        合唱是我学艺术特色之一,为了让合唱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声部不和谐的现象得到减少或遏制。以小学合唱教学为突破口,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形成合唱教学的校本课程资源
        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设计出了小学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的系列活动方案,不仅让学生接受教育,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小学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的校本课程资源,为我校今后的合唱教学提供了素材。
        (二)提升合唱演出水平,呈现更成熟的作品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学生合唱水平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一次好的排练或者是演出,往往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心灵的境界也常常会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所以期望打造一支纯净、优美,给人一种听觉、视觉上心旷神怡的队伍。真正的音乐文化是从各类艺术实践中得到的,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歌唱,任何一个人都能够获得歌唱的机会,也是一个最近简单的接触音乐的途径。合唱作为一个需要合作的音乐形式,对个体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音乐体验,通过合唱使每位演唱者学会与他人配合和理解,走出个人的世界。
        七、作品诠释——无伴奏合唱中悦音的产生 
        《梦中的额吉》、《半个月亮爬上来》《月亮月圆圆》等作品在学校艺术节完整呈现.《梦中的额吉》是一首蒙古族歌曲,曲调优美缠绵,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思念,本首歌最大的更加凸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乐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是流行于我国新疆、青海一带的民歌改编而成,其意境深邃,旋律优美,很快地流行于祖国大江南北,为多数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其版本众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半个月亮爬上来》开始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迅速成为中国合唱曲目中的经典,不仅使国人为之倾倒,更是成为我国赴世界各地演出的必唱曲目之一,让世界为之垂青。现在,《半个月亮爬上来》已是中外合唱曲目中最美的花儿,是世界合唱艺术中的珍品。其中,有学校二(2)班为代表参加深圳市童话节合唱比赛荣获金奖,无伴奏合唱《月弯弯月圆圆》在2019年龙岗区中小学表演唱中荣获一等奖。
        通过这几年班级合唱的训练,我校学生合唱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每一次的排练或者是演出,都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心灵的境界也常常会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所以期望打造一支纯净、优美,给人一种听觉、视觉上心旷神怡的队伍,在合唱比赛中呈现更成熟的作品,以您共勉。
       
        参考文献:
        [1]民歌演唱的技巧探微《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15期司荣朵.
        [2]《浅议科学的歌唱方法》《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02期顾光琴影响人声歌唱音色的两个因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