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李育仁
[导读]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表现为重选拨、轻发现;重知识、轻能力;重课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结果、轻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今天,如何落实新的评价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呢?在此,本人谈几点陋识:


        上杭县稔田中心小学  福建 龙岩  364218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表现为重选拨、轻发现;重知识、轻能力;重课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结果、轻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今天,如何落实新的评价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呢?在此,本人谈几点陋识: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问,原是孩子们的天性。但走进了课堂后,他们却逐渐变得不敢问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和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所造成的恶果。因此,老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相信学生,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给他们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安全感”。尤其要鼓励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启发他们改变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研讨氛围。当学生一时答不出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余地,多使用一些诸如“再想想”,“先坐下,思考好了再说”,“是否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考虑?”的话语。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要正面否定,可委婉地提出“你很聪明,如果再努力想一想,我相信你会回答得更好的。”然后再请别的同学起来回答或请大家来讨论。如果学生回答得非常完整,教师一定要加以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如:“你说得真好!”“你好聪明!”“你真了不起,老师佩服你!”这样,在保护其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点拨、铺垫、引导,既可有针对性地把其思维触角引向“正途深谷”,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在教育教学中,批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评价形式,并且也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是,必须讲究批评的方法。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坚决摒弃那些传统的如挖苦、讽刺等粗暴的批评方式,在批评学生时应心平气和、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让他们心服口服。首先,批评要委婉。如:有一次我让学生齐读课文时,后面有一位男同学故意扯着喉晓怪声怪调地喊读。我当时非常生气,真想当面羞辱他,让他下不了台。

但我忍住了,强装笑脸对他说“你的声音响亮,也很好听,像唱歌样,老师也知道你刚才读得很认真,但如能体会一下课文内容,轻声一点,带着感情读,那就好了。再说你这样读书不利于保护嗓子,经常这样会造成咽炎。”这个学生听了,脸红红的,以后他读书时再也不会怪声喊读了。
        其次,要重视对比方式的批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同学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听课。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大家都知道,小学生都是乐于接受表扬而不喜欢批评的。根据这一点,教师可通过表扬好的而使精神不集中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自觉地改正错误。如,一次,一位男同学在桌子底下玩玻璃珠,并不停地碰同桌同学,我假装没看见,没有正面批评他,而是停下讲课,让同学们看我画画。我两只手同时拿粉笔,想画一个人结果画得很差,学生们大笑。这时我随即板书“一心不能二用”,同时表扬班上一位始终专心听讲并认真记笔记的女同学。这样一来,那个搞小动作的同学意识到自己错了,开始认真地听起课来。这种含蓄的批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微笑中”接受了批评,有效地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
        三、转变评价观念,提倡以评促学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处于“教师评,而学生被评”的局面,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得不到重视。这种单向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而且还使学生失去一个自我认识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让学生从参与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查找不足。小组同学集中评价,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从中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已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如以朗读课文为例:当指名学生朗读完毕时,我首先让学生评价自己读得如何;然后组织学生评价,字读错了没有,音读准了没有,是否流畅,是否读出了自己的感情,声音是否响亮;最后老师作总结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和课中仔细听,而且还提高学生大胆说话,大胆发言的能力。当再次朗读课文时,学生就知道应该怎样读了,此时可分小组、分角色朗读,然后马上评价,谁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谁读得最好。这样来,我们就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了学生想读、爱读、读好的欲望。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因此,为师者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当学生的评价出现错误倾向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当学生的评价偏离教学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当学生的评价钻进牛角尖时,教师应及时疏导;当优秀学生垄断课堂,左右着评价方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辨析,去伪存真,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真理的殿堂,把课堂教学进一步导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