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黄孝莲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提出了初步建议。

  
        平果县太平镇新圩村小学  广西 百色  531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性;数学能力
        
        高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以高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因学科自身比较抽象性等,阻碍着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如何使用科学手段,实现数学课的高效教学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高效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以高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更快的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又对他们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最好培养,高效完成预期教学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素质,形成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重点。采取措施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性,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更符合当今素质教育需求,实现能将数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的教育目标。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编故事提问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有趣的动漫人物,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提问。然后引导他们用数学演算的方式来给出答案。这样的教学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2.创设实验情境。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信息设计实验,并自己动手解决。学生不仅灵活掌握了课本知识,还锻炼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开展游戏教学。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学会胜不骄、败不馁,持之以恒地坚持数学探索。
        (二)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因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注重严谨性的学科,往往给人以无法直接在实践中应用的感觉。为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内容不脱离于生活实践,使学生了解上数学课具有实际价值,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并引导学生直接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打破学生心中数学仅是单调符号运算的呆板印象。
        (三)组织小组活动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教学因其实效性较佳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同学们进行讨论,合作解题。这样不仅能充分锻炼思维,还可使同学们在合作中增进与人的交流沟通,对他人和自己充分了解,并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使自己成长进步、人格完善。
        (四)进行教学反思
        数学教师对其教学活动应当经常回顾反思,以总结经验,使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师才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补充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思,查缺补漏。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更应做好思考和研究。通过课上、课中及课后的反思,并形成习惯,教师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性的注意点
        (一)情境教学不可过度
        小学数学教师适当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过度使用情境教学,会对思维能力的养成造成影响。学生年龄在不断增长着,除了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外,更需要的是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在构建教学高效性时,切不可忽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适当运用鼓励及提问
        1.很多教师会在教学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像“真棒!”、“了不起!”等语言比较泛滥。
        2.若教学课堂上提问过于频繁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注重素质培养
        为构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避免形式化教学,讲究对思想及方法的渗透。教师应将推论、假设、数形结合等内容与具体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同时,因学生乃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效的教学应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有较多机会主动参与教学,以形成自觉学习意识。
        四、将数学生活化,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任何学科都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以数学具有“万物皆可数”的特点,足以可见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对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消化问题。例如,在教学关于追赶类问题和水池类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生活实际,并且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知识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的课堂中来。
        为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应经常展开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致力使学生接受抽象的知识时不那么困难、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张彬杰.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4,06:(3):58.
        [2]张莉.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困惑及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24:(5):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