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教”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汪双梅
[导读] “互联网+支教”新模式将线上互动与线下支教相结合,更具有灵活性将社会力量与农村支教紧密联系起来,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资金、教育资源、精神沟通多方面的帮助。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课程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弥补城乡教育信息传递速度慢的缺陷,在第一时间将最佳教育资源送达到农村儿童手中,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运用优质资源对学生进行正向的教学引导。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互联网+支教”新模式将线上互动与线下支教相结合,更具有灵活性将社会力量与农村支教紧密联系起来,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资金、教育资源、精神沟通多方面的帮助。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课程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弥补城乡教育信息传递速度慢的缺陷,在第一时间将最佳教育资源送达到农村儿童手中,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运用优质资源对学生进行正向的教学引导。
        一、家长方面
        (一)提供了解子女生活和兴趣爱好的渠道
        在互联网平台的家长页面,在以图表数据等事实来向家长反映目前存在的留守儿童现状的同时利用漫画或小视频等方式揭示孩子们的内心。不同类型的家庭会有不同的问题,根据家庭类型对信息进行分类,便于家长进行筛选。
        1.唤起父母意识。用实例动人,收集留守儿童的相关案例,将其分享给家长,用文字再次给予他们冲击,这样贴近生活,真真实实存在的例子会让家长有危机感,使其更加容易感受到父母缺位给孩子们带去的伤害。
        2.揭示孩子内心。主要以孩子们隐藏的内心为基线,通过漫画故事的形式,展现出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在农村的家庭中,亲子沟通类型大多数属于命令型,这不利于孩子们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们学会了“懂事”,父母不会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内心藏了起来。通过这方面,让家长处于一个清醒的状态,这会有利于他们发现问题,意识到孩子与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并愿意积极去挽救亲子关系,修复孩子的心灵。
        (二)提供与子女正确沟通方法
        1.提高沟通效率。父母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始终扮演着威严、权威的角色,对孩子的关心也显得不那么温情、和蔼,由于双方长期分开生活,并不了解孩子的环境和生活,所以更多的时候,父母不知道以何种合适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交流。运用互联网平台可以为父母提供一些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流行事物”以及相关信息,让家长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孩子们的世界。
        2.增加沟通频率。农村大多数家庭中沟通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频率高而时间短,二是频率低但时间长。这种低效的沟通对改善亲子关系来说,百害而无一利。通过互联网平台,可将每周或者每天亲子的通话时间定下来,列入计划进行定时提醒,这样有助于提高沟通的频率。另外,家长们对沟通话题与方式有了一定储备,也能够与孩子们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利用这种浸泡式的沟通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内心的孤独感。
        3.就业创业资讯板块--鼓励主动返乡就业。近年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减少,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实施,各地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就业、就业扶贫、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为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各地还加强对父母的宜传引导部分父母或父母一方为了孩子主动返乡,与子女共同生活。
        二、教师方面
        (一)推动教育观念转变
        教师应懂得利用积极的暗示和赞美来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建立一个温馨、充满关爱及相互信任的班级氛围,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鼓励留守儿童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集体感、友谊感和归属感。并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帮助别人克服困难,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自信心,能自如地开展交际。
        (二)为教师与孩子家长提供平台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影响孩子的各个群体在网络中联通起来,形成一个“特殊的”家庭,从多个方面给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导向。深入了解家庭经济、人口、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在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老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三、社会方面
         (一)社会关爱走进学校与家庭
        农村中小学校是留守儿童聚集的地方,通过互联网平台上召集社会志愿者,对其进行筛选、培训,将关爱直接带到留守儿童的身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被爱的感觉。
        (二)拉近乡村与城市儿童的距离
        设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孩子“一对一”交友的模式,与同龄的陌生人通过互联网、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谈心、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扉慢慢向他人敞开,并且通过城市里的孩子,他们能够了解到更加宽广的世界,他们开始接触外界,认识城市。他们可能会心生向往,埋下梦想的种子。有着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慢慢能够改变他们。
        (三)募捐板块
        在社会上号召爱心人士进行募捐,对于一些贫困家庭,进行一定的物资救助,偏远山区物资条件落后的进行经济援助,修筑少年宫,公共设施,设立图书角等,在平台上面刊登募捐广告,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慈善家募捐,同时向他们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方面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去建设帮助到这些孩子。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去试图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互联网+”建立综合性的交互平台,让留守儿童的父母、老师、学校都更加关注他们,并聚集社会的力量,号召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关注留守儿童,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