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黄万雷
[导读] 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出台,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了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形结合对小学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方法和

        平阳县平阳新纪元学校  浙江 温州  325400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出台,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了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形结合对小学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方法和实际效果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是数学教学和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实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1]。
        一、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决定了他们习惯以更加具象的方式认识世界,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同时,数与形是数学研究对象的客观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数形结合本身,也是数学研究与教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相结合,可以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提炼的思维方法,是对客观事物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数学发散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表现。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初步接触抽象数学概念时,往往因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给他们的数学学习造成困难;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相联系,通过数学图形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动手实践,将“数”与“形”联系起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深化教学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内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加深对数学知识和理解,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养成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运用数形结合的办法,自主地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3]。
        比如,在进行空间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坐标图,通过横竖坐标的定位,表达平面空间某一点的位置,将空间概念以画坐标图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出来;在教授数量关系时,使用线段图具体地画出长短、远近等相对的数量关系,辅助和指导学生理解数量概念和数量关系。这样,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将数形结合的思维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形之间的相互转换、逐步养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学会使用数形结合思维,将数学问题由繁化简,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三)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数形结合的教学过程
        数量关系和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与小学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及数量关系的复杂性有关。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要充分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学生熟知的事物作为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的参照物,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建、分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探索,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活起来、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教程。
        总之,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与形的深入理解,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倩倩.数形结合助力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高[J].学周刊,2019(13):76.
        [2]李燕.数形结合,让数学思维动起来——小学数形结合教学实践论述[J].教育观察,2019,8(08):108+110.
        [3]毛胤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