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缪盈盈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必要存在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形成、解决问题、数学运算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内的数学作为开启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需对教学模式、观念不断给予优化、完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得以优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课堂整体质量,继而使得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平阳新纪元学校 浙江 温州 325400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必要存在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形成、解决问题、数学运算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内的数学作为开启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需对教学模式、观念不断给予优化、完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得以优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课堂整体质量,继而使得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资源;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网络资源逐步涌入教学课堂,不仅促使教学课堂方式与内容得到创新,还使得教学课堂整体效率提升。网络资源本身具有开放、高效性等方面特征,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促使抽象化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化,吸引小学生更多注意力,提升小学生参与、协作意识。为此,本文将近些年就网络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总结罗列。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屏幕展现出一幅幅灵动图画,可吸引学生更多注意力,有序变换文字使得学生不再感觉获取知识存有枯燥、乏味意味。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网络资源,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注入了较多活力。例如,在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教学中,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在大屏幕中通过动画模式,展现长方体开合动态图像,以此当成主题图画,之后通过一个小动物开着摩托车在长方体中的棱上进行绕圈,并伴随着美好音乐,致使引起学生更多关注,促使其产生好奇心,使得学生每次对上数学课都满怀期待,学习热情逐渐高涨[1]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优异习惯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年龄尚小等特性,致使其长期处在好动多动情况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一现象为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而小学生本身来说,可通过逐步让其养成听课习惯来实现,但这一习惯形成绝非是一朝一夕就可达成的,需采取一些训练方式,使其给一件事情予以长久关注。因此教师可通过计算机为其展现多元化教学氛围,当其面对信息多属性呈现模式时,小学生就会产生较强好奇心,而好奇心逐步延伸就会变换为兴趣认知,就会存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想法,在这种局面下,只要长期采取这一训练模式,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专心听课好习惯。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知》时,可为学生营造出这样一个氛围:图形老伯伯现在带领着家族孩子来到课堂中,想要和大家成为朋友,你们想得知他们分别叫什么吗?多媒体教案可展现出各种颜色、形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一个连着一个,手拉手朝着学生走来,学生们会立马被其吸引,询问其名字分别是什么,在对图形认知、了解过程中,学生们会很喜欢帮助这些“伙伴”起名字,甚至还会诉说其为何叫这一名字。


在这种氛围之下,将学生求知兴趣激发出来,促使学生思维层面燃起火花[2]
        值得说明的是,这类情景需依据教学实际内容去组织,一些情景由于常规教学模式弊端致使其无法得到更好解决,抑制学生解决、发现问题等高效能力的应用、培养,通过网络资源可将这种局面打破,扩宽学生可视范围,使真实场景得以重现,彰显属性本质,将教学整体效率高效提升上去。在设置情景过程中,不能为设置情景而设置情景,我曾听过一节与数学计算内容相关联的联系课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闯关类游戏,从上课那一刻开始的第一关,到接近下课闯关的第九关,一开始学生兴趣非常高涨,但随着游戏的进行,直至最后一关,已觉得乏味、枯燥了,只剩几个学生注意力还在其中,其他学生则各干各的。因此可以看出,网络资源应用,它只是一种工具、手段,我们不应观其表面,而是应寻找其背后本质[3]
        三、培养学生前期数学建模意识
        数学模型构建是架在数学中应用、基础性知识的一座较为重要的桥梁,构建数学模型整个过程,指的是从数学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发现其中蕴含问题,依据新旧知识变换形态,将其归纳到容易解决或已解决数学问题里,之后再结合现有数学技能、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学习《替换的策略》时,需意识到其蕴含的替换策略,包含相差、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阶段前期,使学生自行构建图画,了解三个小杯可通过一个大杯替换,之后依据多媒体具象演示,对主题图观察,使学生意识到两种量完全可通过一种量得以取代,其实学生将直观呈现图形转变为几何图形的一系列步骤,就是将生活中可见原型提升到数学模式的阶段内,在这一阶段里,学生会对数学建模所存在思想初步感知。最后教师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索:是否替换问题的解决,都可通过这类画图方式解决[4]。
        综上所述,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可发挥教学课程更多指导作用,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元化资源,使得学生从乏味、枯燥学习中跳脱出来,构成积极主动、探寻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课堂整体效率,从而实现优化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成效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建平.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7(26).
        [2]马志英.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字化用户,2017,023(023):188.
        [3]李鲜丽.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C]//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0.
        [4]詹玲.浅析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