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1十1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陈德贵
[导读]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如何在学生的心理上架起联系的桥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呢?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班主任能在管理工作中获得成功,主要还要以善为本,善待学生。文中,主要就班级管理的经验进行介绍。

      
        
        福建省惠安岩峰中学  福建 泉州  362133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如何在学生的心理上架起联系的桥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呢?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班主任能在管理工作中获得成功,主要还要以善为本,善待学生。文中,主要就班级管理的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德育
       
        班主任作为德育的重要实施者,每天面对的是一个有理想、有感情的鲜活的生命体。只依靠规章制度的硬性管理,势必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班级管理时刻处于若干矛盾交织中,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情感沟通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催化剂。
        一、班级管理要以善为本
        善待学生首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关系。从管理的角度看,班主任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管理和接受管理的关系,但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人格平等意味着一种尊重,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我认为平等是班主任育人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不要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不要总以长者自居,喜欢发号施令,我说了算。班主任应该以班集体普通一员的身份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自己的学生,使之产生一种自尊心,获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要创设一种大家都以平等身份探索真理的气氛,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产生一种与班主任共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善待学生就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教育的秘诀就是真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有时这些困难会使学生陷进很深的痛苦中,班主任要关爱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平时要与学生多接触,谈心、沟通师生感情,增强师生的亲切感,学生才真情吐露他们的苦衷、心声,从而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做实实在在的事。对于贫穷的乡村孩子不仅需要班主任精神上的鼓励,话语的温馨,必要时在物质上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朴的,他们会把班主任的关怀铭记于心。
        善待学习后进的学生那就是信任。班主任对待每个学生始终要抱有希望,不偏见,不歧视,不妨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习后进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要把眼“盯”在后进生的闪光点上,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秀学生并不具备的东西。我发现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就是班上的球星,或者是班上的劳动能手,或是班上的长跑运动员,或是绘画天才,或是班上的歌手等等。

我相信,学习后进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正确地进行正面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在动力,就能促起奋起,催其上进。
        二、班级管理要情感沟通
        爱学生就是要重视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独立性的个体,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教师只有用一颗爱心去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才能奏出最美妙的乐章。从而产生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班主任必须注重情感投入。班主任要对学生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求得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班主任应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以诚相待,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扰。当学生感到学校可爱,班主任可亲时,他们的身心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其行动便能以班主任的正确教导为准则了。
        在实际工作中,我非常注意用自己的情激学生的情,借学生的情引学生的行。学校组织的多次板报评比,我班都是第一,同学们喜笑颜开,激动不已。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4班,您真棒”。会上,我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同学们从胜利中逐步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内在活力。这次班会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如果对学生的教育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播上,将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而生动活泼的发展也要求学校教育途径必须多元化多渠道,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通过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构建师生间的思想交流,人格碰撞的平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在活动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懂得班主任同他们一样有喜怒哀乐,同他们一样关心班集体。透过这些活动,班级的凝聚力得以加强,从而建立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一个精神健全、丰富的大写的“人”,倘若我们只把眼光盯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告慰我们知识传授的付出;以制度的强化,学生的服从来便利我们的管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那我们教育的职责仍未尽全尽深,我们仍愧对学生作为“人”的对象,没有对其人格予以尽心尽力的关爱。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总而言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营造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催化剂,它会使班级里的每一个成员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对班主任产生崇敬感和亲近感,教育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班集体必然会加快形成。
       
        参考文献:
        [1]韩宝英.中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J].学周刊,2019(36):178.
        [2]吴国梅.浅析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提升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