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林振伟
[导读]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体验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才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只有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才能帮助他们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生活。

        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山东 东营  257400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体验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才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只有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才能帮助他们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生活。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每一个应用题都有一定的情境,这种情境应该尽可能地来自现实生活,应该使小学生感觉到这种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是可能发生的,传统的应用题常常为了让学生去应用某一个公式、运算法则或数量关系,人为地去编造一个情境,而这个情境缺少现实性,常常令人感觉到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大可能发生的。所以,应用题“解决问题”的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
        (二)条件创设要合理恰当
        每个应用题都有条件和问题,传统的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常常不多不少,条件不会多余,也不会不足,很多时候甚至在教学中还给学生强调:应用题中的几个条件都必须要用,如果有一个条件没有用上,该题目就肯定做错了。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要解决一个应用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筛选信息,然后再看已知条件,看它是否合理恰当的反映主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应用题“解决问题”的条件创设要合理恰当。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改革
        (一)使应用题“深入生活化”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更加生活化、人文化,应用题的设置也结合了更多的小学生心理特点;教学背景、素材的选择也更加注意了从小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入手,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安排了“我是超市小员工”的教学环节。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一学生拿着10元钱购物,如果他想去买13元钱的小汽车,够不够?如果不够怎么办呢?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回去拿了3元钱再来买;有的说向其他小朋友借了3元钱再来买;有的说钱不够的话,不是正好有10元钱的铅笔盒吗,让他改变主意就买10元钱的铅笔盒吧,这样还可以从书中多学点本领呢;有的甚至说你可以去跟卖东西的人讨价还价,叫他打一下折,10元钱的文具盒就8元钱卖给我吧,我下次还会到你身边来买东西的。听到这里,我不仅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有这样随机应变的想法而高兴,更为他们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自豪。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二)使应用题“实际操作化”
        “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学的美,教会学生怎么去审“数学美”。其中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往的应用题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记忆、套公式,这种教法割断了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质上解决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实际问题的一个缩影,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每一道应用题要经得起推敲,要更实际操作化,让小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一)小学生数学信息意识的培养
        数学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对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数学信息的自觉程度,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从数学信息角度的感受、理解和评价。
        1.应用题的设计框架要得当。提供条件不足的解决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学会捕捉欠缺的条件,然后自己去搜集并予解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真实的参照。
        2.应用题所设计的信息要简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多时候则是以一种散乱的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对信息灵活地进行筛选、整理,从而促成问题的解决。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增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素材和解题要求,让学生自己来搜集、处理信息,寻求答案。尽管有些问题,学生无章可循,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一种选择、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培养。
        (二)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所谓一般解题能力,简单说就是解任何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从而达到真正培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般的解题能力。
        1.数量关系分析法。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应自始至终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且逐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随着两种方法使用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它们将不再彼此割裂,而形成一种从两头向中间,瞻前顾后的理想方法——综合分析法。
        2.解答问题实用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任务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过程,也要重视思维的结果。封闭型的解决问题有正确答案,一些学生会选对算法而算错答案,因此这个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习惯。开放型的解决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这时要引导学生考虑的合理性。
        以上就是我通过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对当前解决问题教学的了解,对如何开展解决问题教学谈了自己粗浅的看法。教学无止境,解决问题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积累和丰富、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