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巫朝玲
[导读] 教学模式是需要一直探索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的权利。教学方法和方式是学生们能够投入学习的前提,也是必要基础。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习兴趣和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也是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的事情,老师更应该在其中担任起自己的责任。本篇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合浦县山口镇中心小学  广西 北海  536100
       
        教学模式是需要一直探索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的权利。教学方法和方式是学生们能够投入学习的前提,也是必要基础。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习兴趣和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也是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的事情,老师更应该在其中担任起自己的责任。本篇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制定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一)目标的制定要从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情况出发
        教师要根据班级实情来制定教学目标,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更具规划性。如果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没有从班级学生的整体实况出发,那么教师带领学生达到预订学习目标的时间就要相对较长,并且之前制定的学习目标也会成为无意义的教学活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就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注重与创新型教学观念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逐步摈弃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创新,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与转变,确保预先设计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与功能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教材内容为基础,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没有遵循这一基本要求,忽略了与教材内容的结合。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把学生放置在主体位置,要时刻为学生着想,努力促进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与学生能力的进步与发展,确保本班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只有适当融入创新观念,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活跃数学课堂的授课氛围。
        二、数学教师充分做好课堂导入
        (一)在课堂提问中采用设疑方式
        接受小学教育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他们还处于玩心较重的年龄,他们的许多行为都是由好奇心驱使的,他们对新的事物与知识抱有较高的兴趣,也很容易对接触较长时间的事物缺失兴趣与好奇。年龄较小的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在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教师在教学和备课中要有效利用学生的独特性格特征,课堂授课中需要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具体方式。教师利用合理、科学的提问方式来有效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该领域未知知识的热情,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良。


        (二)数学教师在教学演示过程中要具备自身特点
        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欠缺,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较弱,教师在授课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在小学阶段,学生喜欢观察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做出具有特色的演示动作,教师要科学、有序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立情景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定有关情景,在课堂上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利用情景的设定来吸引学生兴趣,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营造和谐氛围。当然,教师要想设立符合实际的教学情景,就要对学生使用的教材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以课本了解为基础,实现数学课堂的情景设立和创新。教师要利用已设立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中设立教学情景,可以有效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逻辑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三、做到小学数学教材的充分挖掘
        (一)教材上要有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大多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设为第一原则,同时,在课后作业安排和辅导教材的选择上要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主要目标。
        (二)教材上要有利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
        小学教材的内容设定与选择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要想学好数学这一科目,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基本,所以也就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要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生通过教师的协助提升思维能力,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就更易带来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将思维性贯穿于教材编排和授课的始终,努力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善。
        教师在依据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数学活动设计时,要注重设计可应用性、开放思维性、综合性较强的情境或者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新学知识,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形成数学技能。与此同时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在观察、理解和应用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统计》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收集数据并统计结果,体会学习实践的兴趣所在,从而更好地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其次鼓励学生全心投入到游戏、小组统计等活动中:确定统计主题,寻找数据、收集整理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评价中改进;最后再感受其中的过程,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将统计观念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逐步发展和提高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才能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通过数学教师学习和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为学生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之中,来深化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轻松和乐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