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刘箴文
[导读] 数学思维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思维,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项素质都处于成长孕育期,处于培养的起步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学习趣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数学思维的有效培育,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

       
        仪陇县大风小学校  四川 南充  637600
       
【摘要】数学思维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思维,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项素质都处于成长孕育期,处于培养的起步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学习趣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数学思维的有效培育,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极强逻辑思维的教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本文在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的现状和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探索。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只是教授简单的数学知识点,但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点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是关键所在。数学思维中的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实践运用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从纷繁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学习心得,举一反三推理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数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为广泛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习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促进。最后,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判断力和识别力,使学生从课本的知识点中升华提高,提炼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思维转变过偏
        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一些教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主动转变教学思维,但是个别教师思维转变“过猛”,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在一到三年级,一些小学教师把教学目的定位在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过于注重“玩”,而忽略了本质目的“学”,更没有去考虑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四到六年级,一些教师还是原来的传统思维,把学习的主要目的放在了应试教育上,没有把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方法跟不上培养需求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手段载体。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跟不上新时期小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三)培养合力难形成
        培养的合力主要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很多家庭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互动和素质培育中,导致“家长缺位”,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些家长只是把小学数学教学当做是简单的算术加减,思想认识提不上去,学生的思维培养就更谈不上。
        三、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好动、好奇、思维活跃阶段,不能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实际,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全程启发诱导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启发诱导理念贯穿整个课堂,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构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思考,获取知识点。
        (三)注重动手实践
        实践是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最有效手段。小学数学虽然理论性强、逻辑性强,但也存在很强的实践性。
(四)巩固练习提高
        授课结束后,教师在布置巩固练习作业时,要把培养数学思维考虑其中,通过布置一些思维开放的、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式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去探索思考。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教材上表现出的问题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对教材的编辑语言进行严格的解读,传统定义中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交际用语,编制教材时编辑一般使用的都是书面语言。这些书面用语,也许对于成年人来说,具有简单、易懂的等方面的优点,但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由于小学生受教育年限过少,所以其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他们对教材中高度概括性的语言不是能够很好地理解,既然连基本的书本知识孩子们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更不用说让孩子们对书本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数学知识本身的局限性
        我们都知道小学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的学科知识而言,具有抽象、复杂、难懂的特点,而且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应用的教材,前后知识联系性还比较高,基本上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孩子在某一个环节没有听懂明白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生活。除此之外,在整本教材学完之后,在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学生能够把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这就增加了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传授解题思路以及学习方法,学科的局限性将会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却具有决定性作用。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探索,积极适应提高,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淑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10).
[2]周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