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施曙霞
[导读]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四小  湖北 武汉  430000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21页和22页的内容。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三年级上册我们接着认识毫米、分米和千米。通过本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二、说课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围绕课标要求,本节课设计的操作性活动较多,经历了毫米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数学,并与生活紧密联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长度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说教学准备
        1.课件。
        2.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
        3.学生自己准备常用学生尺、三枚1角硬币。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是怎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
        2.导入新课
       (1)小组活动。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并记在练习本上。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
       (3)小组活动,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你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教师创设这个情景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为学生打开了求知的大门,让学生体会到毫米的产生的必然性。



   3.引入新课
     (1)数学书的长、宽、厚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生尺里一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呢?
       (2)关于毫米,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出来就是这样的三个问题:1毫米有多长;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怎样用毫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新知的起点。让问题引领课堂,不仅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我就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地去共同去完成。
  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
       步骤1:初步认识1毫米,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我借助1分硬币、医疗卡、储蓄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
      (2)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或厚是1毫米,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有词语来描述1毫米的长度。
      (3)把3个1角的硬币叠起来看厚度是几毫米,用手势表示5 毫米。
    (4)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运用学生熟悉的医疗卡,储蓄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长或厚大约是1毫米, 想象1毫米有多长,并用手势比划1毫米的长度,用词语来形容1毫米的长度。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内化了学生对1毫米和几毫米的认识。
        步骤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毫米是比厘米小的一个长度单位,那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猜完之后用学生尺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2)老师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清楚地反映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拓展深化
   准确地测量出数学书的长、宽、厚。然后对照测量的结果说一说自己估得准不准。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会发出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很难数,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它。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对学生准确读出测量结果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所以老师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先估测后准确测量,在不但修正中提高估测能力。
        第四阶段,交流收获,评价总结
        1.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方法,探索过程进行梳理。
        2.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老师给予评价。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本节课,学生自主提出三个问题,然后围绕这三个去组织教学。在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独立思考与动手操作中完成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智慧被启迪,创造的欲望被点燃,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让同学们在做数学,学数学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和快乐!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评委的倾听和指导,谢谢大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