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黄福典
[导读] 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动手实践,切实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乐于探究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田东县思林镇英竹村小学  广西 百色  531500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动手实践,切实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乐于探究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其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有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本文浅谈几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当学生处于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时,其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反之,如果教学中始终由教师说了算,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课堂氛围会十分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切实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适时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不需要教师,不排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适时的引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引导时要把握好时机,并注意一定的技巧。可以在学生思维堵塞、拐弯处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疏通思路,还可以在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时,在学生希望能够发挥其聪明才智时稍加点拨和引导。
        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一节时,老师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研究其特征,在学生面露难色,屡遭碰壁,思维出现偏离时,停止让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让他们尝试将分数的分母进行分解,分解为质因数,看是否能够发现规律。学生一听,瞬间就打通了思维,找出其特征。可见,教师的适时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问题的解决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要善于引导、找准引导时机,切实帮助学生在思维上能够有所发展。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四大要素。其中,学习方法的作用不可小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轻松、容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让学生更加乐意于去自主学习,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教其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教给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教材的利用度不够。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采用多媒体授课,教材被放置在一边,一整堂课下来往往在最后布置作业的时候才让学生把教材打开。要知道,教材是学生学习时必不可少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教给学生思维锻炼的方法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考性质的学科,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得到锻炼的过程,教师需提高对这一过程的重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展现思维,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
        (三)教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方法
        在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还应使学生能够自主动手操作,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需要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如教给学生测量线段长度及画线段的方法、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的方法等等。
        四、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夸奖和赞赏,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对于年龄尚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我们更需要给予其这样的体验,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均能够得到满足,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适时进行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顾艳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8):4.
        [2]潘慧.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10):16.
        [3]银玉燕.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J].吉林教育,2017(27):9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