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想象训练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张雪梅
[导读]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下面我将分别从两个角度谈谈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遂宁市安居区安居小学校  四川 遂宁  629000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下面我将分别从两个角度谈谈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一、从课文结构入手,进行想象训练
        (一)从题目入手
        课文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会写些什么内容。
        (二)从词语入手
        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中描写桂林的山时,用了“形态万千”这个词语,教学时可以启发想象一下桂林的山还有哪些形状。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就会放飞想象的翅膀,说出桂林山的各种形状。
        (三)从句子入手
        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如《月光曲》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熟练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象: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四)从段落入手
        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非常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落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如《火烧云》一文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段落的构成方式都是先写一种形状出现,再写火烧云是怎样变化的,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学完后可引导学生模仿这些段落的结构想象火烧云其它形状的变化。
        (五)从标点入手
        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第二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狮子的形状和作者的想象,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六)从插图入手
        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依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比如,在学习《那个星期天》的第六自然段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观察图中的“我”的外貌,想象“我”内心独白,这样就更能体会出“我”的焦急与失望。
        二、从课文内容的处理方法入手,进行想象训练
        (一)扩展性想象
        扩展性想象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某些精炼的字或一笔带过的内容,展开详尽、细致地想象。如《黄山奇石》一文,“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文中未作详细描写 ,教学时,可让学生模仿本课第三段并列段式的写法,通过想象把这几块岩石写具体。
        (二)延伸性想象
        教材中有些课文言虽尽却意未止,结尾给读者留了很多空白,延伸性想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已经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给故事加上新的结尾。如在教学《穷人》后可以根据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矛盾心理以及渔夫善良的决定,让学生大胆想象,以《桑娜拉开帐子后》为题,续写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
        (三)换位性想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句形象地说明了这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去观察思考,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通过角色替换,进行想象说话和练笔。
        (四)组合性想象
        这种想象是引导学生把几份各自独立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巧妙安排,合理想象使其成为整体。如学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与《爬山虎的脚》中的有关语句结合在一起,另写一篇名为《绿绿的爬山虎》的习作。这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大有帮助的。
        (五)借用式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可以借用“它山之石”来概括、阐述课文内容,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格式来赞颂汉族与蒙古族人们之间的深情厚谊。经过思考后,学生马上会说出诸如“茫茫草原宽千里,不及蒙胞送我情”之类的诗句。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切入点,同学们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很好地锻炼,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