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施教 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谢俊武
[导读]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离不开文章的阅读,而阅读过程又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检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们的文化基础、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不同。如何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


        安徽省灵璧县下楼镇下楼中学  安徽 宿州  234216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离不开文章的阅读,而阅读过程又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检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们的文化基础、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不同。如何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
       
        一、学生分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由于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会分成不同的层面,阅读能力好的学生学习起来,会很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吃力,所以教师要想全面开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我把学生分成三组:A组是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B组是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C组是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A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 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二、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就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订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学习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目标: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2.身临其境,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3.将心比心,通过第三者的内心揣摩和人物所处环境、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础按分目标选择。
        三、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

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都有所收获,有所递进, “掌握尺度”这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在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中, 教师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不同层次形成性练习, 发放给学生练习。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提高整体水平。我的做法如下:1.分层次“训”,异步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训”要有价值,课堂提问则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问得“合时宜”能燃起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其思维的流程,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2.有侧重“练”,同步参与。每个学生所处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设计“练”时有所侧重,可以采取“分食制”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练”。
        四、评价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
        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 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 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 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 自信心强的C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
          我的做法是:1.评价分层与目标分层相结合。分层评价与分目标相对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旦达到分目标的要求,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会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2.评价分层与相互学习相结合。在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相互评价。例如:我在教《老王》一课时,当我让学生们谈谈对老王的认识时,有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说:“我认为光说老王的“善”是不够的,还要看到老王的“苦”。如果说老王的“善”使幸运者感到“愧怍”的话,那么老王的“苦”更应该引起我们思考。”这段回答很有水平,按常理应该大加赞扬。然而我却不露声色地说:“大家认为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回答得好,很全面。”有的说:“他把老王的两个方面都概括起来了。”这时,我笑着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刚才同学们评得同样精彩,这说明不少同学已经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读书方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这种相互评价,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了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