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贠军霞
[导读] 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置来讲,我认为实施分层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原因是学生的情况都不相同,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所以,不能给学生留一样的作业,就像教学要因材施教一样,在作业的设计方面也需要分层,以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检验教学的效果。

        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甘肃 天水  741000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置来讲,我认为实施分层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原因是学生的情况都不相同,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所以,不能给学生留一样的作业,就像教学要因材施教一样,在作业的设计方面也需要分层,以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检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究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科目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理解知识、思维意识等多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而且水平也不高,所以在学习抽象性较高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感觉很难,进而不能学习好。尤其是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常常更加会感受到数学知识难学,这些情况给数学的顺利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均会造成不利影响[1]。通常情况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均是应用留课下作业的方式,老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通过作业反馈结果来调整教学,但是在常规情况下,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老师给学生留取的作业都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完成一样的作业,是不能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对于优秀生来讲,如果觉得作业简单,那么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可能是困难的,如果优生觉得作业难度高,那么差生就更不会做了,有些学生可能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甚至出现抄袭的情况,这样的话,就失去了留作业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要分层设计作业,做到因材施教,以此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一、作业量要实施分层
        老师在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作业量的设计,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不同的作业量。这种做法是充分体现了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特体,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不同的,而且学习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量的时候要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作业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选做不同的作业,变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允许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由选择作业内容与最终完成的作业量。此外,老师们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有趣的作业充分吸引学生,以此增加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在课堂上需要学生背熟的乘法口诀,不可能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课堂短时间内背诵熟练,对于一些不能背下来的学生,老师要宽容一些,允许学生课后去完成,给他们以充足的时间去识记,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在当堂课中除了要求他们背熟乘法口诀之外,还要布置让他们课后去搜集同类型的内容,去对比、去背诵,以此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这样不同的作业量的设置,让每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完成作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作业难度要实施分层
        学生的客观情况就是不同的学生其数学能力是有差别的,对于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的学生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学好,而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需要反复讲解,于是我重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以后,就设计了这些作业:题1: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4厘米与3厘米,情计算出这个纸盒是多少平方厘米的纸?那么体积是多少呢?
        题2: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与4厘米,请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题3: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为24厘米,表面积为108平方厘米,请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题目完成,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所有题都做,学习差的学生完成两道或者一道题都可以,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作业设置的效果理想。
        三、完成作业的时间要实施分层
        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完成时间与速度、质量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别,通常情况是学习落后的学生完成作业时间长、完成效果不好,而优生则相反,由此,为了有效保障学困生能“吃得了”的问题,在数学作业的完成时间方面要实施分层。
        例如:“动手做”、“你知道吗”思考题等作业的布置,优生可用一到两个课时,而学困生应放宽到一到两天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探讨、查阅资料,确保全体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业。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老师一定要坚持分层设计原则,老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实际教学情况给学生留不同类型的作业,并且注意作业量、作业难度、完成作业的时间都要具体分层,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与关爱,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很好地完成作业,以此不断提升学习效果[2]。
       
        参考文献:
        [1]肖建军.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9,000(007):108.
        [2]王会英.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阶段总结[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0064-00064.
       
        【课题研究】本文系天水市麦积区教育科研微课题《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MJ[2019]LX57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