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丁凤菊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总结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在其中起到桥梁连接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说教师阅读教的质量对学生学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文章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析。

        临清市先锋办事处联校徐庄小学 山东 聊城  2526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总结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在其中起到桥梁连接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说教师阅读教的质量对学生学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文章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小学语文考核中,小学语文阅读一直是占较高的分值。学生想提升语文成绩,就应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也要让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作用,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需要调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会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阅读。虽然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中仍然需要扮演重要的指导者角色,不仅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自主学习,更为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自行摸索。
        (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注重字词的教学,将整个文本拆开,忽略了整体性,让学生将每个字词句进行字面意识的理解。
        (三)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融入不够
        语文实际上是一门融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将重点放置于单个的字词句理解上,则会导致整个文中的思想内涵以及艺术性降低。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将人文素养渗透于阅读之中。
        (四)语文阅读实践不够
        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会留出时间或者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阅读,但是教师能够提供的阅读可选择范围并不多。一些教师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设置却过于刻板,忽略了阅读教学的丰富性。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训练
        (一)巧妙设计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


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四)创设意境,读出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
        (五)注重合作,探究教学策略的运用
        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将阅读实践和小组合作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同时在每个小组里,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同伴分享自己对于阅读的认识,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对于阅读效率的提升是全面的,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开阔阅读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实效性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精心挑选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以及证实阅读水平的文本内容,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主动性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知识,了解阅读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艳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57.
        [2]董维妍.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