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艺术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黄波婷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逆反,思想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波动,行为上易出现一些异常,给班级管理增加不小难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不讲究策略,不注意教育管理艺术,班级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田东县平马镇上法初级中学  广西 百色  531500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逆反,思想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波动,行为上易出现一些异常,给班级管理增加不小难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不讲究策略,不注意教育管理艺术,班级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那么,初中班主任应注意哪些教育管理艺术呢?
        一、抓好班级文化培养
        班级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常采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知识传授、道德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基地。因此,一个融洽和谐、具有超强凝聚力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要培养一个融洽和谐,具有超强凝聚力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大力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班集体里面,要取得实际教育效果,必须要有制度方面的约束、规范,可以说,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但是,制定管理制度又要注意以人为本,尽量避免过于生硬,更不能只是班主任一手包揽的主观武断。班主任应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建议、取得绝大多数学生认同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和条例,有的制度条例可以放手让班干部、学科代表等协商组织制定,交由学生集体讨论取得共识后实施;二是物质文化方面,即文化建设的环境设施,如教室、宿舍的环境建设,各种图文的设置、上墙等等,总体上要求环境要做到整洁、明亮、规范、温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设置上要做到简洁、庄重、大方,一般以名人画像、标志性图标等为主;内容上要做到健康、明了、励志,一般以名言警句、红色文化等为主,能够激励、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三观;三是精神方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的精神层面,即在教育管理当中,要尽量体现出人文关怀,让全体学生能够体会到,他们是在一个充满爱的温馨大家庭中学习、生活、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班级教育管理中,要尊重、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要把爱无私地洒向全体学生;把知识无保留地传授给所有学生,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时,不能存有私心,要做到公平公正;引导学生互学互帮,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与互助,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抓好班干队伍建设
        班干部是一支骨干力量,一支朝气蓬勃的班干队伍,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班级各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组织者,是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的凝固剂。班主任要善于培养学生骨干,善于发现好苗子,并有意识地把他们加以培养,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组成一支思想表现好、责任心强、正直无私、组织能力突出的班干队伍,把一些具有特长的学生纳入班干队伍中,大胆放手让他们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及其他相关活动,一来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来可以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带头作用,减轻班主任工作负荷;三来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学有典型,比有对象,赶有目标,激发全体学生向上的动力。由于班干部与学生关系密切,他们的自觉行动,能够成为学生们的表率,影响其他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与决策,进而树立起牢固的集体荣誉感,以积极的态度,自觉的行动,为班集体争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干部最了解班级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发觉,能够及时化解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矛盾,也能够及时向班主任反映,让班主任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凡班级管理工作做得得心应手的优秀班主任,都非常注重班干队伍的建设。
        三、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但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做人做事,也善于做学生的心理辅导,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社会的变革,形势的不断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等,导致学生当中出现许多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如,一些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往往会出现孤独、自卑等心理;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等原因,会出现心理压抑、自闭等等;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往往会使这些学生成为问题学生,容易诱发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平时,深入学生,学会倾听,放下身子,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加以积极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架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互相交流,和谐相处,从而,有效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