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儿“川崎病”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 邓加忠
[导读]

   邓加忠
苍溪社会保险医院  628400
   提及“川崎病”,很多儿童家长对于这一名称相对较为陌生,“川崎病”的全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这一名称是以“川崎病”发现者—川崎富姓名而命名的一种疾病。“川崎病”属于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主要的发病群体为5岁以下的幼儿,男童的发病率高于女童,年龄不足三个月婴儿患病率较低。“川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水肿。“川崎病”的主要风险并不是其临床症状,而是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状,其概率最高可达25%左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川崎病”到底是什么,“川崎病”究竟有什么危害,儿童患了“川崎病”该怎么办。
1、“川崎病”的病因
   “川崎病”自从1967年以来被发现并命名以来,其病因至今没有得到准确的确定。鉴于“川崎病”曾经有过小范围、短期的流行病史,且存在家庭发病案例,临床当中的部分病例也出现疾病感染的情况,故可以初步猜测“川崎病”存在有病原体。而从全球范围内的发病案例中分析判断,男性儿童、日本地区是发病的主要特征,鉴于病原体至今没有查明,故“川崎病”存在感染性的理论没有得到证实。
   
2、“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高热为主,多数患者的发热程度可以超过39℃,发热时间一般维持在5d以上,多数病例会持续发热1周至2周左右的时间,个别情况下可以持续发热3周至4周左右。此外,多数患儿在发热阶段会出现短暂退热的情况,并在退热1d或2d之后出现持续升高的表现。“川崎病”的发热症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中针对儿童常用的退烧药物往往只能起到短暂控热的效果。其次,患儿在发热数日之后往往会存在掌跖面红肿且痛的症状,患儿的躯干各个部位均有可能出现皮疹的症状,其与一般的皮症形态相似,并不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皮疹出现的范围可能是躯干,也可能是四肢和面部,但并不会给患儿带来瘙痒感。再次,患儿在发热数日后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的症状,个别患儿会患上化脓性结膜炎。同时,患儿的嘴唇相对较为感染,且具有红肿的表现,多数情况下不会出血,极个别案例会存在嘴唇出血的情况,这一症状一般视为诊断“川崎病”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川崎病”显著症状之一。最后,“川崎病”患儿会存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可能出现单侧肿大,也可能是双侧,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但患儿的淋巴结肿大症状并非脓性,一般会在数日后自行消退,鉴于患儿的淋巴结肿大症状与腮腺炎症状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故临床中时常会出现误诊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患儿的淋巴结肿大症状仅仅会出现在颈部位置,其他位置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概率较低。而当患儿发病时间持续1周之后,患儿的足部、手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皮现象,部分患儿会存在肛周脱屑的症状。
   
3、“川崎病”的治疗
   “川崎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若患儿因为先天性因素而导致药物摄入时才会采取手术的方式间接达到促进药物吸收的目的。治疗“川崎病”的常用方式为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治疗“川崎病”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瘤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理想的用药时间为患儿发病后10d之内,因为超过10d没有用药则可能会导致冠动脉瘤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增加。临床研究表明,多数患儿在用药之后1d至2d内,其发热及发炎症状均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川崎病”患儿的日常口服药物为阿司匹林,每日服用3至4次,单次用药量需要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作出判断。患儿需要持续服用14d阿司匹林,当患儿的症状缓解或得到治愈之后则需要降低用药的次数和用药量,当患儿退烧持续3d以上时,则即可使用小剂量药物。而在激素的使用方面,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并非全部患儿均需要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其一般用于使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果的患儿身上。
4、“川崎病”的护理方式
   4.1 一般护理
   当患儿属于“川崎病”时,患儿家长需要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要求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外出和对患儿形成刺激,其目的是控制患儿的代谢情况,避免出现机体能量的大量消耗。此外,患儿家长需要保证患儿居住空间的空气清新度,定期开窗通风,单次通风时间需要超过30min,每日通风3次以上。
   4.2 发热护理
   鉴于“川崎病”患儿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高热,故患儿家长需要定期检测患儿的体温变化,一般为每4小时一次,病情较重时可以调整为每2小时一次。体温测量为腋下测量为主,测量时需要对患儿的腋下进行擦拭,保证腋下的干燥度。同时,患儿家长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尽量控制患儿的体温。
   4.3 口腔护理
   由于“川崎病”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充血等症状,故患儿家长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口腔护理,若患儿嘴唇干裂时可以使用甘油进行擦涂,并关注患儿的口腔粘膜是否存在溃疡的症状。
   4.4 皮肤护理
   为避免患儿抓伤皮肤,患儿家长需要剪短患儿的指甲,并使用皮疹药物外敷治疗。若患儿存在肛周皮屑的情况时,需要定期清洗其臀部,同时涂抹红霉素软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