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蔡欣 汪兴 梁静
[导读] 研究分析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
蔡欣 汪兴 梁静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的16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心理护理),各84例。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更低,与常规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更好的减轻老年慢阻肺患者负性情绪,促使其以良好身心状态面对治疗。
【关键词】慢阻肺;心理护理;应用价值
   慢阻肺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率,其以呼吸气流减弱、呼吸不畅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喘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病情的进展,老年慢阻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逐渐降低,引起患者心理上惶恐不安,易出现过度焦虑抑郁,导致其身心健康水平显著降低,影响临床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1]。因此,探索一种高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以16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重点分析了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16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实施分组,即常规组、研究组,每组84例。研究组包括52例男性和32例女性,年龄62-87岁,均龄(72.3±5.4)岁;常规组包括54例男性和30例女性,年龄60-85岁,均龄(71.5±5.2)岁。各组基础资料经统计学检验,P值>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科学饮食、合理安全用药治疗、健康知识普及、注意事项告知等。
   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所有操作基于常规护理护理之上,包括(1)环境舒适护理。严控室内温度(21-22℃),恒温有利于患者充足睡眠。光照亮度不宜过暗或过强,应当以柔和为主,禁止出现炫目的彩色灯光,室内亮度严控在60%-80%。室内每日早上8-10点、下午13-15点开窗通风,保持新鲜的空气;雾霾天禁止开窗,以免病房被室外环境污染。室内湿度合理控制在50%-55%,若湿度过低,人体黏膜上容易附着空气中的污染物,刺激患者气道而产生咳嗽、咳痰症状[2];湿度过高的话,容易给病菌增殖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疾病转归。除此之外,可在室内摆放纯绿色的植物,适当添加一些柔和的配饰,以此来舒适患者身心,消除其抵触心理;若患者抵触心理过强,可根据其喜好,为患者布置病房,让患者有家的温馨感、舒适感,达到放松其精神的目的。(2)情绪疏导。慢阻肺患者年龄大,迷茫、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比较常见,护理人员应当加强重视,主动与患者交流,协助患者脱离负性情绪;耐心聆听患者主诉,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赢得患者好感、信任、依赖,以便于临床各项护理工作顺利开展[3]。(3)人性化关怀。详细掌握每位患者基础情况,深入了解患者日常工作、生活,提高护患的交流质量。对于身心负担过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肯定、赞扬,促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4]。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之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工具为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二者以55分作为临界值,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负性心理情绪越严重[5]。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与常规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其主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不良效应。COPD患者多存在多种合并症,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只要不接触或少接触疾病的危险因素,保证室内良好通风、保持室内新鲜空气、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之临床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便能够减缓疾病进展。支气管扩张剂是临床治疗慢阻肺的有效药物,在疾病不断进展过程中,诸多报道认为高效的护理措施配合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研究尝试了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DS评分以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负性情绪状态的减轻,让患者意识到心理状态变化对疾病转归的影响,进而促使其自觉采纳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增强治愈信念,从而改善疾病预后。
参考文献:
[1] 钟伟文. 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 2016, 028(011):104-105.
[2] 栾雯, 邵红, 鲁晓宁. 老年慢阻肺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014(002):266-267.
[3] 杨菊芬.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002(025):193-194.
[4] 尹晓. 优质护理在老年慢阻肺中的应用体会[J]. 医药前沿, 2015, 000(025):249-249,250.
[5] 张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6):735-7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