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朱晓艳
[导读] 探究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新发患者中的意义。

朱晓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11)
期刊:兰大学报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新发患者中的意义。方法: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糖尿病新发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中各抽选77例进行研究,其中糖尿病新发患者列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列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340、4.855、5.077、21.741,P=0.001、0.000、0.000、0.0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t=2.891,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有效诊断早期糖尿病,准确性高,且能够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检验

    糖尿病是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该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容易被人忽视,随之疾病的发展,体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也会受累,影响器官和组织功能[1]。因此,做好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十分关键。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新发患者中的意义,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糖尿病新发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中各抽选77例进行研究,其中糖尿病新发患者列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列为对照组。实验组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之比为41:36,患者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年龄(60.35±2.16)岁。对照组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之比为40:37,受检者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年龄(60.35±2.16)岁。对比两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纳入标准:1)实验组均为糖尿病新发患者,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2)健康体检者不合并相关疾病。排除标准:1)存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禁忌症;2)临床资料不全;3)同时参与其他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血液样本选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要求空腹血,所以一般采取时间选择在清晨,采血量控制在每份5毫升,采血护士在采血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标准,保证血液样本质量。其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选择全自动生活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采取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操作过程需要严格遵循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操作流程,认真读数,做好数据记录,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两组数据组间差距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脂指标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对比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340、4.855、5.077、21.741,P=0.001、0.000、0.000、0.0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t=2.891,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主要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者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分解出现异常,从而是体内血糖水平始终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代谢类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糖尿病的发病概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糖尿病属于终生性疾病,在患病后需要注意控制好血糖,否则疾病可能会出现恶化,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临床上急需要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方式及早的诊断糖尿病,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指标等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式,当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血脂水平将会随之增高,且糖耐量不断下降,从而导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也会随之提升[3]。所以,通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有效判断早期糖尿病,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
  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新发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该研究结果与白贺莹等[4]在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综上所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有效诊断早期糖尿病,准确性高,且能够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习翔. 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J]. 临床研究, 2019, 27(03):150-151.
[2]张在慧. 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 29(11):1446-1447.
[3]廖秋玉. 2型糖尿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24):157-158.
[4]白贺莹 , 杨威 , 刘睿龙 ,等.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7):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