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毛庆霞 刘佩沙
[导读] 观察分析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特征。

毛庆霞 刘佩沙
新津县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特征。方法:对照分析31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研究组)与31例健康志愿者(常规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超声心动图参数LAD、AT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心电图QTC时间、T波振幅、ST段压低深度、R波振幅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均提示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程度不一的异常表现,二者结合诊断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确诊率。
【关键词】心尖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症状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极大困难,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因此,为探索最佳诊断方法,本研究分析了31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特征,并与3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明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31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包括21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年龄31-65岁,均龄(46.5±8.9)岁;以3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常规组,包括19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龄29-66岁,均龄(46.9±9.1)岁。均于2019年5月-12月纳入,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P值>0.05。
   1.2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美国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参数调整为2.5-3.5MHz。保持左侧卧位,常规切面观察患者心尖部、胸骨旁,包括左室后壁、左心室乳头肌之下的室间隔,测量LAD(左房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AT(左心室乳头肌之下心尖游离壁厚度)、IVS(室间隔厚度)、LVTW(左心室壁厚度)。
   心电图检查:采用GE 1200ST型号的心电图机观察并详细记录每位受检者的胸前导联QRS波群最大振幅、ST段、T波振幅。
   1.3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系数。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常规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见表1


    2.3相关性分析
   最大R波的波幅与心尖心肌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r=0.375/0.562);心尖心肌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表现为负相关(r=-0.364/0.776,p<0.05)。
3.讨论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是临床中一种非梗阻类型的肥厚性心肌病,肥厚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而室间隔基底部却多无肥厚。随着现代临床检查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对该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虽然造影技术、放射性核素扫描技术对该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花费高且风险较大,临床一般不推荐使用[1]。
   超声心动图可重复、操作简单、、无创、价格低,与心电图相比,超声心动图能够更加完整的、客观的反映出心功能异常改变情况、心脏血流动力学情况,因此研究组超声心动图参数LAD、AT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研究组心电图QTC时间、T波振幅、ST段压低深度、R波振幅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T波倒置与ST段压低、R波振幅表现为正相关[2]。心电图特征改变机制分析:(1)ST段下移。心尖心肌肥厚延长了室壁激动时间,未达心包脏层时,心内膜便开始复极,进而改变了复极过程;(2)T波倒置。心肌肥厚延长了动作电位时程,改变了心肌复极过程,损伤了血管,心室充盈压不断提高而使得心肌血供不足。(3)过高的R波电压。通常表现为RV3<RV5<RV4,负向T波分布与最大R波分布大致一样,有可能是因为心尖肥厚心肌形成了巨大向量,进而投影在V3-V5导联上[3]。分析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二者联合诊断能够进一步提高心肌肥厚性心肌病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与超声心动图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联合诊断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刘圆, 孟浩宇, 杜颖强,等.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及左室造影的诊断价值[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038(002):225-229.
[2] 牛思泉.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8):83-85.
[3] 窦蕊, 刘炯鸥, 栗平, et al. 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不同节段肥厚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4):347-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