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肺康复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潘可 刘梦梅 解惠媛
[导读] 大多数危重症患者都需要绝对卧床静养,特别是利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危重症患者。

潘可 刘梦梅 解惠媛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大多数危重症患者都需要绝对卧床静养,特别是利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危重症患者。卧床之后,会不断减弱患者机能,俗称为ICU(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无力。一旦患者形成ICU获得性无力,就算疾病转归进入普通病房,这种状态也会长期存在。ICU获得性无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神经肌肉衰退症,由诸多因素所致,从而使得患者身体免疫抵抗力下降,加快病情进展速度。早期肺康复治疗能够减轻危重症患者病情,延缓神经肌肉衰减速度,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机。
【关键词】危重症;肺康复;ICU获得性无力;研究进展
   危重症患者其病情十分凶险、危急、多变且进展快,疾病类型包括重症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以及需要机械性辅助通气的患者。这些患者死亡风险极大,一般需要立即支持治疗,与此同时,还要予以心理安抚、营养支持。进行肺康复训练,可积极促使其疾病早期转归。高效、合理的肺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撤机,降低VAP发生率,减轻患者治疗负担[1]。充分掌握肺康复训练对危重症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安全的进行肺康复操作,已成为了目前临床研究热点。
1 活动限制与长期卧床对危重症患者机能改变的影响
   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时常需要制动且卧床时间较长,这样一来,有可能会降低肌力,使得肌肉萎缩,加重患者病情。如,70岁以上的老年人,力量耐力仅相当于年轻时50%。研究显示,从40岁起每10年肌肉质量平均会流失5%,而到了65岁会更加速流失,尤其是长时间卧床之后,降低速度会更快[2]。对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症患者而言,若是并发有脏器功能障碍,滞留ICU的时间会更长,且肌肉萎缩速度更快。肌肉活检提示患者肌肉组织坏死,且萎缩的肌肉被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所替代,进而使得肌力降低。故而针对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来讲,肌肉萎缩之后极易增大撤机难度,甚至还会提高VAP发生率,延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增大死亡率。故而,积极帮助危重症患者预防肌肉萎缩,特别是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症患者,显得至关重要。
2 ICU获得性无力
   ICU获得性无力高危因素与感染、血糖过高、卧床制动、多脏器功能障碍、持续炎症反应、镇静与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应用有关[3]。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病理生理机制,以肌病、神经性疾病为主要表现。女性发病率较男性更高,究其原因,可能与男性本身肌肉强相关。糖皮质激素、高血糖所致的ICU获得性无力,目前尚存诸多争议,但是尽量少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这对于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而言是有极大的益处。肌电图是临床判断ICU获得性无力的“金标准”,对患者进行腓肠肌电传导筛查,结合患者肌力评估结果,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通过肌电图予以确诊。ATS(美国胸科协会)提出了ICU获得性无力的诊断指南,与此同时,还提出了不同诊断方法的可靠性。
3 肺康复对危重症患者机能的影响
   运动直接影响着人体免疫系统,通过肾上腺信号通路,对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的提高进行不断的诱导。


临床诸多报道认为运动对人体具有极大的保护作用,但是运动对于机体的改变作用及过程十分复杂,而机体改变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炎症因子调节来实现的。运动的组成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运动训练期、运动训练后恢复期,其中运动训练期中,肌力有关的因子表达水平以及激素浓度呈上升趋势。运动期间有助于免疫细胞增殖。在炎症反应中,免疫系统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炎症反应的产生。运动可增加肾上腺素,促使NK细胞水平提高,以此来保护人体健康。另外,运动还能够优化微循环,纠正缺氧,促使免疫细胞外溢、增强细胞黏附水平来加强细胞免疫功能。运动有助于肌肉收缩,帮助免疫细胞良好活动,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来调节免疫。故而科学合理的运动对危重症患者疾病转归而言显得尤为关键。
4 早期肺康复的安全性、可靠性
   对于卧床制动、ICU获得性无力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临床越来越重视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运动训练。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早期运动康复治疗也在临床中得到了逐步普及,诸多报道证实其十分可靠、安全、高效。针对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症患者而言,运动康复之前必须要确保患者氧储备充足、各项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原发性疾病良好控制或显著好转。
   一项评价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康复的安全性研究,将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103例纳入并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观察,活动内容主要有坐椅子(31%)、坐床边(16%)、下床步行(53%),活动评估了1449次,其中气管置管者占比41%,气管置管者下床行走249次,结果不良事件不足1%[4]。有作者于2015年对775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进行了早期运动康复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床上早期活动与下床早期活动的安全性无差异[5]。生理学指标改变是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早期下床步行活动的潜在安全问题,上床静养一段时间之后好转,未影响到常规治疗。
   虽然诸多报道证实了早期肺康复有助于危重症患者病情好转,但目前并未报道早期肺康复可以减低危重症患者死亡风险。这就需要未来进一步加深探索。
   参考文献:
   [1] 郑月月, 倪朝民, 吴鸣,等. 早期综合肺康复干预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041(006):453-457.
   [2] 张一民. 中老年人肌肉力量评价与力量练习的新方法[C]// 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0.
   [3] 于晓帆. 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高危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 2017.
   [4] 马伟.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荟萃, 2015(3):293-296.
   [5] 陈妙霞, 胡细玲, 马盈盈,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依赖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安全性[J]. 广东医学, 2015, 000(010):1631-16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