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康复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陈婷 潘可 刘梦梅
[导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有诸多诱发因素。
陈婷 潘可 刘梦梅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有诸多诱发因素。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而不断呈攀升态势。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期间,加强肺康复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预后。本研究重点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以及急性加重期的肺康复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研究进展
   肺康复属于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主要围绕患者实际病情开展健康宣教、运动指导、营养支持以及心理疏导等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逆转或减轻其临床症状,降低其呼吸困难程度,加强肺活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促使其积极面对临床治疗[1]。对于稳定期、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也可用于社区中或者是医院中。本研究综述了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中的应用情况,以期望为临床提供可靠指导,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1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
   1.1运动训练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患者增加肌红蛋白、肌肉体积,增多毛细血管,增强呼吸系统功能,提高最大摄氧量,进而帮助患者消除气短、喘息等呼吸困难症状,解除肺部活动限制,提高生存质量[2]。运动处方内容一般包含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周期与频率等。且运动训练效果取决于运动时间、运动周期与频率。运动方式的选择依据主要以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康复目标为主。通常而言,上肢运动一般以弹力带、哑铃操、扔球为主,下肢运动一般以爬梯、散步、慢跑为主。要求患者连续运动2-个月,且运动时间越长,患者对运动的耐受能力就会越强。现阶段,临床建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周可运动2-5次,每次至少运动30半小时。
   1.2健康教育
   由于肺康复时间长且需要患者长时间坚持,因此,期间辅以健康教育,增强患者治愈信念,显得至关重要。肺康复期间应当始终贯穿健康教育工作,以通俗的语言普及疾病知识,指导患者有效排痰、正确锻炼,禁止其抽烟,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进而自觉采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1.3营养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胃肠道会因为心肺功能障碍、氧供不足而产生淤血,减弱其食欲,影响营养吸收;加之糖皮质激素长时间应用、呼吸肌做功不断增加,会进一步提高基础代谢率,进而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损伤呼吸肌功能,破坏呼吸肌结构,肺部活动功能减弱,增加急性发作次数,这对于患者预后恢复十分不利[3]。故而加强营养干预显得至关重要。要求患者每日多餐、少食,根据热量供给比例,合理控制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摄入量,合理搭配绿色果蔬;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做好个体化饮食指导,尽量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高维生素的豆制品、瘦肉、鱼肉、鸡蛋等食物为主。
   1.4心理干预
   合理评估患者身心健康水平,若患者轻度抑郁、焦虑,则主动与其交谈,予以鼓励性语言,帮助患者增强治愈信心;若患者心理问题严重,可考虑专业化的心理治疗。

入院治疗的患者,指导其参与集体活动,促使病友交流;若是社区患者,按时举办专题讲座,让病友互动并分享经验,以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
2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
   2.1神经肌肉电刺激
   对特定的肌肉群进行电刺激,以此来促使肌肉收缩,提高股四头肌的活动功能以及肌力,最终达到锻炼肌肉目的。此种康复方法不受患者心理变化、气促、心功能低下、骨骼肌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多被临床用于无法主动活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效果与刺激频率、强度、脉冲时间相关。肌群决定着脉冲时间,一般情况下,小肌群脉冲0.2ms即可,比如小腿三头肌、胫骨肌;大肌群脉冲0.4ms即可,比如腓肠肌、股四头肌。刺激频率以50Hz为临界值,低频电刺激为<50Hz,能够促使骨骼肌改善氧化代谢;高频电刺激为>50Hz,能够增加Ⅱ型肌纤维数量,促使糖原快速分解代谢。电刺激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而后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不断提高刺激强度。
   2.2康复体操
   康复体操种类比较多,如呼吸操、太极拳、八段锦等等,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上肢柔韧度,促进功能恢复,而且还可以增强下肢肌力,促使肌肉神经平衡活动,进一步增强患者对运动锻炼的耐受程度。康复体操配合轻柔的音乐,指导患者进行有节奏的运动,操作简单,这对于合并慢性心衰且呼吸存在明显困难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新肺疾病患者来说,获益更大。
   总而言之,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肺康复治疗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多学科参与,涵盖了运动训练、健康教育、营养支持、心理干预、肌肉电刺激以及康复体操等诸多内容[4]。作为治疗核心的运动锻炼、作为治疗基础的健康教育,还有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均为肺康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6]。由于观察对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理论上而言,肺康复时间越长,患者获益就会越大,但是目前对于肺康复维持治疗是否能够有效巩固临床效果尚无定论,合理科学的肺康复时间、肺康复内容尚需临床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皋萍, 蔡亚男, 唐元春,等. 肺康复的维持干预[C]// 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6.
   [2] 马小郦. 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 宁夏医科大学.2019.
   [3]邬海燕, 郑艳文, 张鉴,等. 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C组和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019(002):249-250.
   [4] 李永. 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4(11):95-95.
   [5] 陈柱花, 陆绍秧, 马明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措施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01):81-82.
   [6] 李芳丽, 陈晓莉, 鲜于云艳. COPD家庭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6, 031(011):P.105-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