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苏咸 王秀梅
[导读] 研究分析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

苏咸 王秀梅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ICU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纳入的102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51例静脉滴注万古霉素,研究组51例静脉滴注利奈唑胺。观察两组总体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利奈唑胺的治疗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ICU;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感染
   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高,尤其是在临床大量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日益严重。ICU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严重、危急,且部分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外伤、免疫功能薄弱、合并基础疾病等,ICU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感染的风险较临床其他科室更高,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居多[1]。万古霉素是临床抑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常用药,但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具有十分严重的耐药性,进而影响万古霉素治疗效果。这就需要临床积极探索一种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来抑制革兰阳性球菌。利奈唑胺属于一种唑烷酮类药物,可抑制细菌蛋白合成,对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具有十分突出的抗菌效果,且诸多研究指出对各类细菌感染耐药性都具有显著的效果,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低肝肾功能损害。鉴于此,为观察利奈唑胺的应用疗效,本研究特此以102例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了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02例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纳入。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为常规组,另一组为研究组。每组分别51例。研究组包括27例男性和24例女性,年龄56-88岁,均龄(70.2±7.9)岁,病程2-14d,平均(7.5±1.8)d。常规组包括,29例男性和22例女性,年龄54-85岁,均龄(69.4±8.2)岁,病程2-13d,平均(7.7±1.9)d。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P值>0.05。
   1.2方法
   常规组51例静脉滴注万古霉素,即:每次1g,每隔12h用药1次,坚持用药7d。
   研究组51例静脉滴注利奈唑胺,即:每次0.6g,每隔12h用药1次,坚持用药7d。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价:临床体征、症状表现完全消退,实验室结果正常,病原体转阴,视为显效;临床体征、症状表现显著减轻,病原体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视为有效;临床体征、症状表现无任何变化,病原体依然呈阴性,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并没有恢复正常,视为无效。总体疗效=显效+有效。(2)用药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比如呕吐、恶心、血小板减少等。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常规组总体疗效对比见表1

3.讨论
   万古霉素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与其他抗生素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常用于治疗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现如今已成为临床抑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是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已经发现了可以对万古霉素作用产生耐药性的细菌。除此之外,万古霉素可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不建议肾衰或肾脏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应用[2]。ICU接收的患者多为危急重症,不少患者伴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这就需要临床谨慎用药,稍不留意便有可能会增加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作为细菌蛋白抑制剂的利奈唑胺,可抑制细菌蛋白质与核糖体连接及细菌mRNA的合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3]。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独特,在具有本质性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的阳性细菌中,都不易与其它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在体外不易诱导产生细菌耐药性。本研究证实,给予利奈唑胺进行静脉滴注之后,研究组总体疗效96.08%,显著高于常规组74.5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常规组21.57%,组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利奈唑胺能够有效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究其原因,因为利奈唑胺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肝肾代谢无毒副作用、不影响体内肽基转移酶活性等相关[4]。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值得临床作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其具有效果突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苹, 柯将琼, 赵元琛,等.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8):1736-1737,1743.
[2] 陈红, 李小惠, 李为民,等. 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老年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5(5):434-438.
[3] 李培, 林东昉. 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v.18;No.101(03):107-110.
[4] 李剑峰, 王丹丹. 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北方药学, 2017, 014(012):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