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联合B型脑钠肽检查在冠心病病情评估和药物干预疗效中的监测作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20年1期   作者: 丁丽琼 蒋英志 王婷慧
[导读] 本文对于心肌酶谱联合B型脑钠肽检查在冠心病病情评估和药物干预疗效中的监测作用展开研究和分析。

  丁丽琼   蒋英志  王婷慧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本文对于心肌酶谱联合B型脑钠肽检查在冠心病病情评估和药物干预疗效中的监测作用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 分别选取了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例129例,冠心病组的患者为87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45例, 稳定型心绞痛42例, 非冠心病组患者为42例。对于各组项的心肌酶谱联合BNP浓度、不同程度的病变冠状动脉血管中的浓度、药物干预疗效的预测作用展开探索, 并研究其与冠心病患者病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药物干预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组的心肌酶谱联合BNP浓度皆高于稳定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 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所呈现出来的指标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肌酶谱联合B型脑钠肽检查对冠心病病情评估和药物干预疗效监测过程中具有临床实践意义,因此可以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肌酶谱;冠状动脉疾病;脑钠肽;药物干预
   随着国内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诸多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这一病理值得相关领域在临床上得以重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频发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涵盖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类型,该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引发的,如果得不到有效和及时的诊治,会危及生命[1]。迄今为止,心肌酶谱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推行力度较广。但是在临床领域缺乏心肌酶谱联合B型脑钠肽检查在冠心病病情评估和药物干预疗效中的监测实践[2]。由此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展开论述,通过数据分析为临床评估及药物干预疗效中提供一些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 报告论述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主要集中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9例病患中, 患者男性为89例, 女性是40例, 年龄普遍集中在 (61.3±3.6) 岁。其中冠心病组项的病患为87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为45例, 稳定型心绞痛病例为42例。非冠心病组所收治的病患为42例。冠状动脉轻度病变患者为26例, 中度病变患者为30例, 重度病变患者31例。纳入标准如下:
(1)这些冠心病病患符合冠心病的分类诊断指标;
(2)病患皆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设备确诊,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Gensini积
分统计法对于病情展开判断[3];
  (3)患者的年纪分布≥50岁;
  (4)排除指标:冠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有急慢性感染病等的病患被排除在此项研究内容中[4]。
   所有参与该项试验的患者皆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 且得到了我科室的一致协商之后同意该项研究。
1.2 AMI患者药物干预
   患者从被诊断为心肌梗死开始就在第一时间展开持续的心电监护, 并且保证患者必须进行卧床休息,与此同时患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嚼服阿司匹林,对于硝酸甘油5 mg舌下含服。在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并准时输入,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
   凭着以下指标判定其治疗效果:
   (1)治疗效果明显体现在:患者病情明显得以改善,无乏力、胸痛等症状的发生,ST段、心电图示T波均恢复到正常指数[5]。
   (2)治疗效果有效体现在:通过治疗患者熙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并发症, 但发作频率开始降低,ST段、心电图示T波明显改善。
   (3)治疗效果无效体现在:患者病症未缓解,胸痛症状明显,且持续很长时间,心电图显示不明显。
   该干预项目对治疗疗效进行评断,之后对于血液标本进行重复采集。同时,参与该项目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中都要参与采集血液标本。
1.3统计学分析
   引入了SPSS 17.0软件包的方法所展开的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 (±s) 体现, 多组比较引入的是方差分析法, 两两比较引入的是LSD-t检验分析指标。计数资料以[n (%) ]来体现, 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路径凭借Spearman法进行判断。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脑钠肽及心肌酶谱浓度比较
   在参与该项目的129例病患当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组的BNP及心肌酶谱浓度皆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病例组以及非冠心病组,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指标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指数的降低,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脑血管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它和冠状动脉痉挛被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有关研究成果得出,对于心脏损伤患者的血生化相关标志物的测定可以诊断冠心病,并且具有有效的临床效果。其中心肌酶谱可以进行辅助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并且对于梗死发病状况及是否发生心肌灌以具有有效的辅助诊断功能。此外, BNP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过程发挥着非常核心的影响作用。迄今为止,有关BNP对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层出不穷,但在冠心病病情评估和药物干预疗效中的监测作用尚不明确,研究成果较少。
    BNP属于一种心室肌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多肽类激素, 现在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为临床方面关注的焦点话题。该项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组的BNP及心肌酶谱浓度皆高于SAP组和非冠心病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指标同样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心肌酶谱联合BNP浓度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评估及药物干预疗效监测都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并且具有副作用低、节省时间、降低临床费用支出等优势,因此可以在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倪丹,张玲玲,潘洪川,伍双林,孟艳辉.冠心病患者血清CRP、Hcy及心肌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2):2048-2052.
   [2]余以勇.替格瑞洛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3):83+85.
   [3]房文辉.冠心病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血脂及心肌酶的效果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1):40-41.
   [4]王荣,李慧,秦建宁.银杏叶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酶谱及血清BNP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8):2349-2353.
   [5]陈志勇.心肌酶谱联合B型脑钠肽检查在冠心病病情评估和药物干预疗效中的监测作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24(03):279-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