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4期   作者:姚伟平
[导读]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是现阶段课堂教学一大主流,课堂教学遵循"多学少教、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原则,,其中笔者对"以学定教"感慨颇多,在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方法时,时常出现迷惑不解之处。"以学定教"的涵义是什么,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地位。笔者认为,"以学定教"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遵循"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贴近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教师通过课堂信息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思维和

        广西桂林临桂区茶洞镇中心小学     广西 桂林     541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4-074-01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是现阶段课堂教学一大主流,课堂教学遵循"多学少教、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原则,,其中笔者对"以学定教"感慨颇多,在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方法时,时常出现迷惑不解之处。"以学定教"的涵义是什么,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地位。笔者认为,"以学定教"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遵循"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贴近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教师通过课堂信息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学习形式。那么,如何将"以学定教"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末呢?笔者特从以下几点谈谈自身教学体会。
        一、前言
        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因此,教导对他们至关重要。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深入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方法,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探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
        1.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教学起点和方法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精心准备,教学起点过于简单,学习内容缺乏难度,以至于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或者起点太过复杂,致使学生产生畏惧感或者教学方法不合理,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导致学生消极听和被动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笔者曾经旁听一些教师的教学,在传授知识时,一些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有些学生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窃窃私语,甚至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笔者也感到平凡无味。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教师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层次研究,一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数学知识,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通过师生互动和笑话引入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踊跃发言,对于一些表达不全面的内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当然,也可以表达不同意见,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只能,而通过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汲取新知识,学生自主交流、自主学习,不仅高效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掌控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稳扎稳打,对于学习内容如何训练、如何概括等等方面都是提前设计,唯恐学生误入歧途,偏离自己教学,殊不知,这在无形之中限制学生学习,教师教的身心疲惫学生学的乏味,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比如,在学习一些内容时,运用常规教学方法难免产生一些不足之处,而通过引入新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欲,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按照原本设计的思路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笔者教学思路,但笔者迅速进行调整,摈弃原本设计方案,重新调整教学过程,在立足于学生基本情况基础上,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喜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些学习方法的认识,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通过调整教学过程,将学生引入到教材中,有鉴于此,当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脱离我们预先设计,教师应当适当调整教学过程,这种及时和灵活调整,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过程,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
        3.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探索时间和空间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寻常的提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忽视学生学习状态、压制学生新想法,要求学生思维必须紧跟自己思路。由此一来,学生思维只能停留在教材中,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交流探索发现一些困惑,从而激发探索欲,比如,一些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时,教师任务在于及时为解决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猜测、实践、实验、合作等等,在这些多样化探索活动中树立新思想、掌握新方法和积累新经验。为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迷惑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轻松和民主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索时间和空间。
        4.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实施差异性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位学生在思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教师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差异化教学基础是,教师应对学生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立足于每位学生思维、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差异,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和掌握情况,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在自主思考中,取得更大成绩,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对于那些后进生,尤其是那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有更多耐心,步步引导,多一些指导,不能急功近利,在思想上激励,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改善。
        三、结束语
        以上几点知识作者日常实践和肤浅认识,由于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限制,本文中的一些观点难免不成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对"以学定教"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