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高笋学校 四川 乐山 641500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趣味活动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3-018-01
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将趣味性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学得快,学得好。
一、创建趣味活动教学目标体系
第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经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但是,要想顺利地完成一个思维阶段向另一个思维阶段过渡的过程,不仅需要小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认识,还需要小学生具备真实的生活体验,随着这些体验的增多,小学生就会主动地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形成抽像思维,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第二,教会小学生必要的推理方法。推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小学生在最开始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必须要找到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虽然并不需要小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进行具体的推理,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引入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要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将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之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趣味活动与学科内容相结合
第一,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进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在教学"数字乐园"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趣味化的因素引入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教学情境,准备一个小蛋糕,并让学生说一说应该在蛋糕上插上多少蜡烛,让学生体会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由于这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内容,小到父母的电话号码,大到每天要坐记录公交车回家,学生都要接触数字,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有趣的游戏,而不再是只为了考试的学习活动,有了这样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就提升了。第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尝试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三、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最自然的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可使儿童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或游戏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和趣味化,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影子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测量影小,学生会运用各种测量手段来进行比较,有用尺子的,有用木棒作参照的,也有用绳子来量的等,不同的学生根据其生活经验,会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玩沙玩水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学生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学生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学生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学生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运用积木进行的建筑游戏中,它涉及到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儿童在选择积木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激活并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这样能使儿童在自由活动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深化数学意识的目的。
四、做好趣味活动的反馈工作
第一,在强调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反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活动的可操作性,每一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深入分析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而实现发展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二,在培养学习情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反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表自己自己的观点,主动的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并认真收集学生的情感反馈,促使教师发现自己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使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第三,做好教学实践记录。一些小学生之所以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教师长期引导的结果。教师将趣味性的活动引入教学中,不只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经常进行反思,才能使趣味化的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总之,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更喜欢接触有趣的事物,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生能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稚晔.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
[2]吴君丽.以活动激趣让魅力彰显---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